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2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杏传授一.接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定义。
3.C 【解析】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A 【解析】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教学。
5.B 【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
6.B 【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题干中提到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教学的第一步。
7.B 【解析】教学方法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8.B 【解析】人类教学手段的演变顺序依次是口耳相传、文字材料、直观教具。
9.A 【解析】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要认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教师将现成的答案送到学生面前。
10.C 【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11.D 【解析】本题考查悬念导入的含义。
12.B 【解析】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影响。
13.B 【解析】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
14.A 【解析】本题考查问题导入的含义。
15.A 【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6.B 【解析】此题考查经验导入的含义。
17.D 【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8.C 【解析】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和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指导着人们的教育实践,被人们所熟知。
19.B 【解析】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20.A 【解析】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1.D 【解析】教学不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22.D 【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23.D 【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24.D 【解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指学习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该对旧的知识进行温习,从而达到牢固地掌握,使新旧知识之间达到融会贯通。
25.B 【解析】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授人以渔”就是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6.C 【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A 【解析】此题考查直观导人的含义。
28.D 【解析】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由此提出的教学性原则是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29.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复式教学的定义。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30.B 【解析】荀子将学习过程分为“闻、见、知、行”四个步骤。
31.C 【解析】此题考查事例导入的含义。
32.A 【解析】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教与学的共同活动。
33.B 【解析】此题考查故事导入的含义。
34.A 【解析】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5.B 【解析】模象直观是直观教学类型之一,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36.D 【解析】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研究,这种活动应该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7.C 【解析】题中所述说明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38.C 【解析】“开而弗达”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39.D 【解析】此题考查温故导入的含义。
40.D 【解析】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41-D 【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矽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42.B 【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3.A 【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空间;(4)教学时问、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4.C 【解析】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制订好三种教学计划。三项工作就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三种计划就是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45.A 【解析】合作学习的特点包括:互动性、目标性、平等性、群体性、情境性和激励性。
46.C 【解析】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47.C 【解析】形式教育是18世纪欧洲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感官能力、发展能力,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而知识的传授无关紧要。这种教育理论以英国的教育家洛克为代表。 ’
48.B 【解析】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它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9.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
50.C 【解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51.C 【解析】自主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品质。
52.B 【解析】语文美育是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领悟语文学科特有的美,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的过程。
53.D 【解析】D项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
54.D 【解析】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使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55.B 【解析】教学组织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
56.C 【解析】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 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如磁带、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57.B 【解析】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58.C 【解析】A、B、D项的理解均有误。
59.C 【解析】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60.B 【解析】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包括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61.C 【解析】教学互动方式的多向性有利于发扬民主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62.C 【解析】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对于巩固 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小学生自控能力弱、依赖性强等特点,小学各科教学中经 常运用练习法。
63.C 【解析】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64.B 【解析】: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65.D 【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66.B 【解析】赫尔巴特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五段教学法,即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及应用。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67.B 【解析】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
68.B 【解析】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69.C 【解析】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讨论法时应注意的事项。
70.A 【解析】实习法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71.B 【解析】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
72.B 【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73.B 【解析】欣赏法能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和审美能力。
74.C 【解析】复式教学是指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堂上同时向两个及以上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教学,它是适用于人口分布相对稀少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
75.B 【解析】讲授新教材是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76.D 【解析】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77.A 【解析】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必须全面彻底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大纲进行教学。
78.A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9.B 【解析】遵循“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这一程序的教学模式是引导一发现式。
80.D 【解析1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上课制的学校。
81.B 【解析】布鲁纳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82.B 【解析】测验是指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查和评定,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i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通过测验可以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 83.D 【解析】教育家布卢姆将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六级水平,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84.D 【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如果一个测验在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可靠结果,那么这个测验的信度就较高,否则,信度就较低。
85.C 【解析】,学教材的编写内容应有以下重要特征:一是具有明确的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导向,即具有科学性;二是要有一定的思想性。 86.B 【解析】课程标准不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87.B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88.C 【解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任务的保证。
89.D 【解析】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对课程作了论证,这是课程用于教育教学的专门术语的开始。
90.C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91.D 【解析】直接经验就是指通过亲自探索、实践获得的经验。
92.C 【解析】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93.B 【解析】教学过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领会新知识是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中心环节。
94.D 【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95.C 【解析】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政治伦理功能。
96.A 【解析】有关此原则最早论述见于《学记》。
97.A 【解析】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教学任务。
98.B 【解析】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教育科学。
99.A 【解析】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
100.B【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家,强调“在做中学”,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从现有的经验出发,不断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前进和发展。
101.D【解析】考试主要包括命题、监考、阅卷三个阶段,其中命题是核心环节。
102.B【解析】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103.D【解析】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104.B【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论语》。
105.A【解析】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
106.C【解析】该句是教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107.C【解析】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08.D【解析】外部分组即打乱传统的按照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109.A【解析】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考查和考试两个部分组成。 。
110.C【解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有差别地教学。
111.A【解析】孔子是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的提出者。
112.B【解析】合作学习不属于个别化教学。
113.A【解析】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个别化教学。
114.B【解析】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讲授课和练习课。
115.D【解析】学习信号不属于课堂要素。
116.A【解析】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量力性原则。
117.A【解析】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启发法。
118.C【解析】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19.A【解析】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了解学生。
120.D【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1)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2.【答案要点】(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增强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答案要点】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4.【答案要点】(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5.【答案要点】(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6.【答案要点】(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7.【答案要点】(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直观性语言。

8.【答案要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答案要点】(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10.【答案要点】(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11.【答案要点】(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3)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12.【答案要点】(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3)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还是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

13.【答案要点】(1)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最后,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3)设计教法。教师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14.【答案要点】(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15.【答案要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4)发扬教学民主。

16.【答案要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7.【答案要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8.【答案要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3)注意培养学生特长。

19.【答案要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0.【答案要点】(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21. 【答案要点】在备课中,教师实现了以下三个转化:(1)通过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2)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学目 的、要求和重点,并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3)通过研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 生智力发展,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并转化为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方法。正是在这三个转化中教师形成了教学的能力。

22.【答案要点】(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23.【答案要点】(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的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4.【答案要点】(1)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不宜太难,也不宜太易,应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作业分量要适宜,难易适度,形式多样; (4)作业的要求应明确; (5)对作业的反馈要清晰、及时。

25.【答案要点】(1)目的明确。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2)内容正确。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包括对概念、定理等的表述要准确无误,对原理、定律的论证应确切无疑。 (3)方法得当。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4)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易懂。 (5)教态自如。教师自然、优雅的教态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各种思维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推进教学的进程。 (6)组织严密。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 (7)气氛热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始终都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智力活动,机智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

26.【答案要点】(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27.【答案要点】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一张试卷既要有较难的题,又要有较易的题,做到难度适中。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28.【答案要点】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 (1)学业成绩检查要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2)学业成绩检查的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既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 (3)学业成绩检查的方法要求灵活多样。 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1)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标准,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范围、水平和相应的技能、能力,是评定等级的标准。 (2)向学生指出学习l二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评定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 (3)要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重视知识的创造性。

29.【答案要点】(1)以“班”为人员单位,同一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教师同时丽对全班学生上课。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

30.【答案要点】概念: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牛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特点:复式教学保留了班级授课制的特征,所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巧妙地安排几个年级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直接教学和主动做作业的合理搭配。

31.【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强渊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强调系统恬本知识的学习,这就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的探索1+2、创造性不易发挥。 (4)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的程序化,难以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创新。

32.【答案要点】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科目没置。 (2)学科顺序。 (3)课时分配。 (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3.【答案要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体现为: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4.【答案要点】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为:(1)教学内容;(2)学生特点;(3)教师特点;(4)教学环境。

35.【答案要点】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 教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6.【答案要点】(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7.【答案要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要做到: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8.【答案要点】(1)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2)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 (3)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 (4)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39.【答案要点】(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40.【答案要点】(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41.【答案要点】(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积极的情绪情感; (3)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和态度的迁移; (4)避免过多的物质强化。

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资格证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2015中小幼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