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题干中所描述的是心理起源说的理论观点,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2.D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C 【解析】“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音乐不属于“骑士七 技”。
4.B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5.B 【解析1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于l904年1月颁布执行,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6.B 【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7.A 【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要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以及“以儿童为中心”等观点。
8.A 【解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外铄论的观点。
9.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10.B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1.B 【解析】事件取样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而进行的研究方法。
12.C 【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是出于学生对教师的模仿,所以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显示出的是教师职业特点的“示范性”。
13.B 【解析】孔子常用富有启发式的谈话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
14.C 【解析】永恒性是教育最基本的一个社会属性。它是指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它和人类社会相伴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教育现象存在。
15.A 【解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16.D 【解析】题中的主张是杜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属于实用主义教育的主张。
17.A 【解析】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18.C 【解析】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9.A 【解析】苏格拉底在讲学或辩论时并不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的知识,而是喜欢采用对话或提问的方法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上的矛盾,通过问答、交谈或者争论,一步步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他把这种教学法称为“精神助产术”,后人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20.B 【解析】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21.B 【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以他为代表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22.D 【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强调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来研究教育问题,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3.C 【解析】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4.A 【解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5.D 【解析】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6.B 【解析】在对教育起源问题的讨论上,教育界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而真正第一次正式地将其看作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的是“生物起源说”,之后才慢慢涌现出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27.A 【解析】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 28.B 【解析】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29.D 【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视为培养雾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30.B 【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31.A 【解析】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即教育的本体功能;一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提高人121素质,这是教育本质的根本 体现。
32.D 【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33.B 【解析】百科书属于工具书,工具书是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检索咨询的文献。
34.B 【解析】题于中描述的是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变化会改变教育结构。
35.D 【解析】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蔡元培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
36.A 【解析】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 育制度称为终身教育。
37.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8.C 【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 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 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39.C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40.B 【解析】题中所述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41.B 【解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42.D 【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 性因素。
43.B 【解析】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 文件是课程计划。
44.C 【解析】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 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活到老,学到老”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45.A 【解析】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完整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46.A 【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47.C 【解析】新课改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服务。
48.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 士多德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其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
49.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发展性研究。发展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教育进步和学 校运行的有效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 50.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顺查法的理解。可用排除法,C项“不太关注问题发展历史渊源 和全面系统”属于“逆查法”的特点,而顺查法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
51.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系统随机取样。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52.B 【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53.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 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54.D 【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55.A 【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从西周以后,出现“国学”和“乡学”,这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56.B 【解析】在教育测量中,信度是反映测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7.B 【解析】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58.C 【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59.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分析的前提。定量分析的前提包括数据资料的客观性、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资料的有效性三方面。
60.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选题的作用,D项是文献检索的作用,而非选题的作用。
61.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选取研究对象的相关知识。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有典型代表意义,这是教育研究中的抽样问题。
62.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实验室的观察。实验室的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方法能够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63.B 【解析】“学而不思财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论语》。
64.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被试者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也就是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一般要求对一个测验的区分度应近到0.4以上。
65.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这条线索的发展与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和杜威等名字联系在一起。
66.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记录表要根据观察目的进行编制。
67.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组成要素。教育科学研究由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68.A 【解析】原始社会时的教育还没从社会中分化出来,而是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69.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内容。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正文和主要文献目录四个方面。 70.C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71.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A项是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的,C项是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分的,D项是按观察实施的方法来分的。
72.D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73.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调查研究的发展。历史上最早的进行专门的教育调查是美国学者赖斯于1897年所作的学校拼写练习。
74.A 【解析】教育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75.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实验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l901年梅依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
76.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在研究目的上,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以形成抽象化、概括化、普遍化程度较高的教育理论为主要目的。教育科学的实证研究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77.A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8.D 【解析】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权威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而题干说的正是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特点。
79.C 【解析】l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80.B 【解析】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赞科夫。
81.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在系统综合发展时期,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它意味着人们认识的深化。
82.B 【解析】“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83.B 【解析】当代教师素质能力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84.A 【解析】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
85.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相关知识。教育观察研究是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 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86.C 【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87.B 【解析】我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编写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材。
88.A 【解析】柏拉图认为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将此定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89.C 【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社会学家涂尔干。
90.B 【解析】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它对于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严格的等级制度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广大中小地主阶级子弟进官为吏开辟了道路,但也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人格的控制。
91.D 【解析】此题考查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92.C 【解析】早期的教师是由一些名儒和官吏出任,随着教师职业的发展,才出现了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
93.D 【解析】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主要缘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94.B 【解析】.“校、序、庠、学”都是指学校名称。
95.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外部评论。A项和B项属于内部评论的内容,D项错在外部评论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
96.D 【解析】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
97.B 【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98.A 【解析】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
99.D 【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100.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全结构式教育观察。D项错在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是可全面控制的观察。
101.A【解析】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102.C【解析】对小学阶段的规定,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童年期。
103.C【解析】l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
104.A【解析】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105.A【解析】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06.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107.C【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108.B【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日的,反对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109.C【解析】在课程类型上,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110.D【解析】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
111.A【解析】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
112.D【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就要看他能否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113.A【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14.D【解析】题于是说脑力劳动者管理别人,而体力劳动者只能是被别人管理。这体现出教育与生产劳动脱节的倾向。
115.D【解析】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社会功能;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116.D【解析】欧洲奴隶教育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117.B【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
118.B【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119.C【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120.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121.C【解析】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122.B【解析】学习化社会的标志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这要求实施终身教育。
123.D【解析】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24.A【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古埃及。
125.C【解析】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
126.C【解析】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127.D【解析】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28.B【解析】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梅依曼。
129.C【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他的这一教学思想符合启发性原则。
130.B【解析】亚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答案要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冯特、铁钦纳。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还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实验内省法,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 (2)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詹姆斯,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等。机能主义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认为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可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人。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由弗洛伊德建立,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等。这一学派比较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学派还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者认为,人在充分发展自我的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7) 现代认知心理学。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而奈瑟于60年代末所写的《认知心理学》一书.被看作是认知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认 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的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即认知过程。

3.【答案要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凋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4.【答案要点】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他的教学理论主要有: (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 (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问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核心、权威和主导的地位。

5.【答案要点】(1)专业知识素养,要求教师要具有: 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 ②精深的学科知识,要求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达到“化”的程度; ③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2)专业能力素养,要求教师具有: ①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 ②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能力; ③精湛的语言能力; 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⑤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⑥较高的教育机智; ⑦教育科研能力。

6.【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7.【答案要点】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缺陷: (1)它未能根据前苏联当时已有很大变化的文化教育情况、教育自身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提出和解决新的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而是仍然坚持30年代形成的全部结论,使它带有浓重的滞后性和封闭性,而缺乏创造性。 (2)该书的严重不足还表现在对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问题的处理过于绝对化和机械化,缺乏辩证法。

8.【答案要点】(1)课程结构。第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第二,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2)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3)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教材开发与管理。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5)课程评价。第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第三,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课程管理。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9.【答案要点】 (1)古代:教育学的萌芽。 (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 (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 (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

10.【答案要点】(1)发现问题;(2)界定问题;(3)文献探讨;(4)拟订计划;(5)设立假说;(6)收集资料;(7)实施行动;(8)评价效果;(9)撰写研究报告。

11. 【答案要点】当代教育学是一方面进行形式上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密切关注教育实践的发展。学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教 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密切的另一表现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他们通 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 展和完善教育理论。

12.【答案要点】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功能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当代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13.【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能规范教育者的行为,指导教育者按既定的目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2)教育目的能激励受教育者,强化其成就动机和学习动力,满足其身心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 (3)客观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目的,能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4)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政权意志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14.【答案要点】(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15.【答案要点】(1)课程表的安排,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 (4)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位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结果,为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信息。

16.【答案要点】(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教育原理可以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17.【答案要点】(1)用途有三个方面:①数据描述;②数据推断;③数据的综合分析。 (2)局限也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统计分析手段的条件性;②统计推断的概率特征;③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导致数量分析的模糊。

18.【答案要点】(1)确定调查课题; (2)选择调查对象; (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4)制订调查计划; (5)调查的实施; (6)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19.【答案要点】(1)教育调查表的编制应抓好两个环节:①明确研究问题;②了解具体内容。 (2)要编制好调查表,还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①适用;②准确;③规范。

20.【答案要点】(1)定性分析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2)定性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3)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4)定性分析主要是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5)定性分析对研究者及背景的敏感性。

21.【答案要点】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是: (1)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既要体现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倮证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平衡。 (2)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这 些基本关系包括:基础课与提高课,分科课与综合课,理论知识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 (3)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 学科间的合理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

22.【答案要点】(1)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搜集资料的活动; (2)教育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 (3)教育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 (4)教育观察是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 提的; (5)教育观察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一类是人的感觉器官,另一类是科学的观察仪器与装置。

23.【答案要点】(1)确定理论研究课题。教育理论研究首先要确定选题,即明确理论研究要研究 什么问题。 (2)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这是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3)确定概念范畴并提出研究假设。 (4)形成理论体系并进行检验。对理论的检验可以分为两种,即实践检验和逻辑检验。 (5)拟定理论研究的论文写作提纲,撰写理论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研究论文一般包括标题、问 题的提出、论点、论据、结论等基本成分。

24.【答案要点】(1)由研究对象所决定,教育研究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2)研究的周期较长,影响的因素复杂; (3)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5.【答案要点】(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3)勤于积累; (4)善于思索。

26.【答案要点】(1)历史是按年代顺序,经历了一个时间空间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而历史文献常 常是滞后记载,历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统,影响到历史研究的可靠性问题; (2)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事实,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是经过“加工”的抽象形态,留存着加工者们 的主观认识,很容易造成失误; (3)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27.【答案要点】(1)展示研究价值,取得社会承认; (2)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 (3)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 (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28.【答案要点】(1)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2)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3)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4)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29.【答案要点】教育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 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3)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0.【答案要点】(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1.【答案要点】(1)问题必须有价值; (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5)问题要有可行性。

32.【答案要点】(1)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2)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3)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33.【答案要点】(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34.【答案要点】(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35.【答案要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 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6. 【答案要点】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 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T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 化的活动。

37.【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发展黎础教育。基础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学教育,它是一个奠定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8.【答案要点】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人身权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

39.【答案要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40.【答案要点】(1)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为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41.【答案要点】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包括:(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2)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42. 【答案要点】现代教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 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3.【答案要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4.【答案要点】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45.【答案要点】潜在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环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和人际环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集体舆论、校风、校纪等)。潜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6.【答案要点】(1)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发展状况; (4)民族文化传统; (5)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47.【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48.【答案要点】(1)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 (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 (3)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 (4)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49.【答案要点】(1)“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它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2) 教育对人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首先,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一个范围限制,它是指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中,教育相对于其 他因素而言起主导作用。没有其他几个因素综合作用,教育是不可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的;其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一般情况下, 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教育者,他们能够反 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能起主导作用。如果这些条件不 具备,教育就不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3)教育不是万能的,人的发展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教育万能论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它是不科学的。

50.【答案要点】小学教育是在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层次上属于初等教育阶段,在性质上 具有基础性特点。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发展打好基础,为中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打好基础,为 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

51.【答案要点】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52.【答案要点】基础教育的入门性体现在:一是各项教育任务的要求是基本、初步的、浅近的,是 小学生可接受的;二是凡要求学生掌握的,必须是扎实的、牢固的,这样的基础才是坚实的。

53.【答案要点】(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2)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54.【答案要点】(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教育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p><strong>推荐:</strong><br />
<a href=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资格证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2015中小幼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 src="http://fjdown.xredu.com/ckeditor_assets/pictures/2249/content_2015-02-15t08-06-43_544z.png" style="width: 652px; height: 276px;" />

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资格证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2015中小幼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