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是否遵循了人的发展规律。教育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又要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个体的身心发展状态是教育行为的依据。
(一)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的发展,也称为身体的发展。个体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成 长,它 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在实际活动中融为一体。
二是心理的发展。指 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人的 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必须指出的是,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并不意味着教育应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或降低教育的标准与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 能接 受的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的经 验,都值得借鉴。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素质的发展。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体发展的稳定性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各个年龄阶段当中一般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与规律,作为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客观依据,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性,消除随意性和自发性。
个体发展的可变性.又要求教育者经常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调整教学计划和教育措施,提供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的教育条件,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根据人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困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