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让学生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意义,体验和睦相处的喜悦。只有不断与人交往,才能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认清自我、完善自我。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可通过一些课堂或课下活动,促使学生多为别人着想,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逐渐接受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改变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3)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其逐步形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好习惯。
(4)肯定学生的成功。对于学生的改变,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肯定学生努力的结果。
31.【答案要点】
(1)语文教师的不当做法是导致小明出现后来情形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中的语文教师把自己放在绝对主体的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动脑思考、爱问问题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否定,因此束缚或压抑了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认可学生、鼓励学生,可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发动全班学生思考和讨论,师生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这是新的师生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32.【答案要点】
(1)自我怀疑——决心认识——比较寻找——获得信心——肯定自我
(2)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这是该人物形象的本质)。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即说明人物形象的意义)。
专家点拨考生作答本题的时候,需要着重关注材料中人物的四个方面:动作、语言、表情和心理活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形成对赛艾姆这个人物形象的立体性把握。同时,还要学会对文段的句子进行概括,即从人物具体的行为中抽象出理论性的、概括性的内容。
三、写作题
33.【参考例文】
素质教育之我见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的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与以分数为考核标准的精英教育相对应。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对教育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分数的提高,高分学生的人数多则说明教育质量高,反之则说明教育质量低下。教育主管部门也多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好坏,学校也以学生的分数评价教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只关注学生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其他方面。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应试教育搞选拔、淘汰,只能照顾到一部分人,甚至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发展。而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权利,保护这种权利,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个体本身蕴含了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全面发展是人发展自身的要求;社会也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就越高。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性,如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这些不同点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走向世界前列。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具体落实,它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