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3.模态判断
在逻辑中,“必然”“可能”“不可能”“一定”等叫作“模态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叫作“模态命题”。
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为:
(1)矛盾关系:必然P与可能非P;必然非P与可能P。
(2)反对关系:必然P和必然非P。
(3)下反对关系:可能P和可能非P。
(4)从属关系:必然P和可能P;必然非P和可能非P。
4.复合判断
复合命题是指由简单命题用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根据其逻辑含义,可以将这些逻辑联结词分为四大类,这四大类构成了四种不同逻辑含义的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其中,假言判断在逻辑判断试题中涉及最多。
5.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根据前提所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1)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2)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个体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不完全归纳推理可以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6.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第一,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越多,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大;
第二,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越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越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大。
7.逻辑基本规律
(1)矛盾律
矛盾律是指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排中律
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就是排中律。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一个,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3)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这就是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热门课程:幼师笔试精品课程 | 小学笔试标准课程 | 中学笔试标准课程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337331076 |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