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比分析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 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 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 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 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 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 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 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巴甫洛夫的这个实验可以简化表示为三部分:
A:非条件刺激(食物)→ 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B:非条件刺激(食物)+ 中性刺激(铃声)→ 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C:条件刺激(=中性刺激)(食物) → 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经典条件反射涉及了四个比较重要的基本规律:获得、消退、泛化及分化。具体来说:(1)获得是指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在本实验中,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这个过程就是获得。推荐:
教师编制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