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关于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学记》首先特别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它说:“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 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养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学记》把入学教育做为大学教育的 开始,要求在开学这一天,王子率领文武百官亲临学宫,参加开学典礼,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以表示尊师重道之意。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 首先学习的内容是《诗经·小雅》中的三首诗,即《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这是三首君臣宴乐的诗,入学教育学习它们是为了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培 养政府官员的,上了大学就是“官其始也”,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就要思考今后如何才能做一名忠于君王、勤政爱民的好官。

入学教育结束之后,日常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严格进行。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有听到鼓声才能打开书箧,把书取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待学业的严肃认真的态 度。教师上课之前应准备好惩罚学生的教鞭(即“夏楚”),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懈怠而荒废了学业。天子委派的政府官员或天子本人不到夏季大祭 完毕,不要到学校里来视察和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以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趣从容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 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但不要指手划脚说得太多,为的是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年幼的学生要注意 多听少问,依循由浅及深的学习顺序,做到“学不哺等”,这是大学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规程和具体行为指南,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其中规定 的天子视学制度被继承下来,成为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优良传统。

3.《学记》的作者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

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学记》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 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意思是,大学每年都招收新生入学,大的成绩考核每隔一年进行 一次:第一年考察学生“离经辨志”,即给经书析句分段的能力和学习志趣;第三年考察其是否“敬业乐群”;第五年考察其是否能够做到“博习亲师”;第七年考 察其“论学取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叫“小成”;再过二年即九年考察学生能否做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即对知识能融汇贯通,其思想和行为皆能坚实 不移,符合标准的就叫“大成”。

由此可见,《学记》的作者所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制度具有循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重德重智的传统。
三)教育原则与方法

《学记》的作者总结先秦以来教育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从指出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该采用的方法。

首先,他指出当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他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 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所谓“呻其占毕”就是教师只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而不让学生进 行独立思考:“多其讯言”就是只烦琐地提问,一味地教训、灌输,而不注意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的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教师只顾赶速 度,抢时间而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使人不由其诚”的意思是教学只从教育者的愿望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教人不尽其材”是指教师不考虑学生在个 性及才能上的差异,教学一刀切,没有因材施教。这几大弊端对教学工作的危害极大,它导致学生讨厌学习和怨恨教师,把学习当成是痛苦的事情,而体会不到其中 的乐趣,这样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每天都在学习,但却在学业上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即使勉强结束了学业,也会很快遗忘掉。

为了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记》论述了“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道理,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1.大学之法

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餋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1) “预”就是预防为主的原则。《学记》提倡“禁于未发”,即当学生的坏思想、坏毛病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实践证明改造旧的要比塑造 新的艰难得多,正如《学记》所言,“发然后禁,则餕格而不胜”,所以无论是文化知识的教学,还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都应坚持预防为主,塑造为主,改造为辅的 原则,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2) “时”,就是“当其可”,是及时施教的原则。《学记》要求教学必须把握住恰当的时机,及时施教。具体包括二层含义:一是青少年要适时入学,在最佳的学习年 龄入学读书,莫失良机;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施教的关键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对知识有强烈渴求的时候,给予及时点化。否则,错过了学 习的最佳年龄,错过了形成某种心理品质的关键期,“勤苦而难成”。

推荐:
教师编制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