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课堂提问是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是教师组织教学、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反馈等多种功能。因此课堂提问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要让课堂提问产生应有的效果,需要掌握更多技巧。中公教育提供

一、多角度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维

(1)对实验观察设疑

根据学生们的好奇心,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实践,学生们可以通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去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2)介绍事物设疑

有些知识是不能进行观察实验的,但是老师们可以先去介绍这些事物的现象或者是这些过程,之后使得学生们去产生疑问。例如:在介绍关于生长素的时候,提到可以将盆花横卧一段时间,之后它的茎就会向上生长,它的根也会弯向下,之后再提问是什么原因产生这种现象呢?这样,也可以达到启发思维的效果。

(3)因果关系的设疑

所谓因果关系就是通过发掘所学知识的内部的因果关系和存在的必然联系去进行设疑。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例如: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在探讨蝗虫是用气管系统来呼吸的问题上,假使老师们直接告诉学生们这些知识就不会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们不仅不容易理解也会很快地忘记、遗忘。假使老师们先不告诉学生们这样的结论而是换做提出问题,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引导使他们去思考,这样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时,学生们可以根据老师的相关问题。自己动手,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出一套可以证明蝗虫是用气管系统呼吸的实验,之后对结果进行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得学生们更加地爱好学习生物学。

二、趣味性提问,引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富有趣味的提问,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并以愉悦的心情积极思维, 从而创造生动愉快、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例如, 在讲授“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 向学生提出:“某位同学的父母都是双眼皮, 为什么他却是单眼皮呢? ”“一对均没有酒窝的夫妇能生育出有酒窝的孩子吗? ”再如, 在讲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 提出:“‘麻屋子, 红帐子, 里面坐着白胖子’,它们分别是花生果实和种子的哪一部分, 是由什么发育而来? ”通过这些饶有趣味的提问, 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维, 学有所获。[page]

三、探究性提问,逐步启发学生

探究性提问是指那些能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提问。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节时,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提问“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就会得出结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此时再提问“将米粒种在土壤中, 满足温度、水分和空气条件, 能否萌发? ”对此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看法。此时引导学生分析米粒的胚是否完整, 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接下来再提出问题“煮熟的玉米种子在满足其萌发的条件时能否萌发? ”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通过以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就使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有深刻完整的理解, 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注重利用提问, 激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勇于提出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巧妙启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