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墨子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1)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2)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3)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4)强调学以致用。
5.荀子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1)荀子首倡性恶论。他以为教育在“善伪”中有巨大作用。他还很重视“渐”,即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期的“积”和“渐”,教育可以使人发生质变。
(2)在德育原则和方法上,荀子提倡:①长虑顾远。②积善成德。③培养德操。这些与孔孟的思想有相同之处。
(3)荀子一方面看重教师,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①有尊严有威信;②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③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④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6.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在德育方法上,他强调“谨小慎微”,采取“众小成多、积小致巨”、“渐以致之”的方法。他要 求“明于性情”,要“引其天性之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者”。他强调德育必须通过智育来进行,认为人犯错误往往是由于“知之所不明”,“虽有圣人之道,弗论 不知其义”。所以他以为不学便不能成德,智育和德育是不可分割的。他还注意到“积习渐靡”的作用,要防止外物对人不知不觉的侵蚀。
7.王充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 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 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他还以竹木经过雕琢刻削可以成为器用,低下的土地可由人的“埤增”而成为高地作比喻,说明教育的可能性和人的可塑性;以“孔 门弟子七十二徒,皆任卿相之用”说明教育的重要性。在王充看来,天下没有不可改变之性,没有不可教育之人。只要“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就是像尧的不 肖之子丹朱那样的人,也是可以勉于为善的。
8.颜之推
颜之推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撰写的《颜氏家训》是中国第一本论述家庭教育的课本。他从实际出发,认为国家大约需要六种人 才:一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二是有修养的理论家和学者,三是有勇有谋卓绝善战的军事家,四是称职清白的地方官吏,五是出使不辱君命的外交官,六是精通兴建 事业的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专家。
推荐:
教师编制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