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颜氏家训》教育思想探究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 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 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 史文献,还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 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 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他的文章内容真实,文笔平易近人,具有一种独 特的朴质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 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 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 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
一、提倡及早施教
《颜氏家训》中提倡家庭教育要及早实施,务失时机。颜之推非常重视儿童教育,特别是儿童的早期教育。在《颜氏家训·勉学》中:"人生小幼,精神专 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机。
颜之推在强调儿童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了胎教。他认为,头条件的家庭可以进行胎教。《颜氏家训·教子》:"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音声滋味,以礼节之。"这里所谓的胎教,不是使腹中的胎儿听音乐、诗歌等来增加智力,而是使胎儿的母亲避开邪视妄听,饮食娱乐要有节制。
在颜之推看来,儿童早期心理与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年幼的儿童还处于"体性未定"的发展期,足具可塑性,易于潜 移默化。他还自述自身学习体验以记忆力在不同年龄阶段间的强烈对比来证实早期学习与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颜之推声称"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素有"早谕教"的理念。颜之推以一种极为朴素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对于这种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充分的阐发。这也与我们现在提倡的早期 教育理论有相通之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早期教育对今后的发展是最基础的作用,要想有所发展,基础必须坚实。
二、严慈结合思想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对子女是严教还是慈爱,是摆在所有父母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颜之推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独立思考与教子实践,对这 个问题作出了极具启发意义的回答。他强调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将严格要求与体贴的慈爱结合起来。他指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 生孝矣。"父母对待子女,如能既有威严又有慈爱,把严格的要求和细致入微的关怀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子女对待父母就自然会尊敬、孝顺,家庭教育也就能取得最 佳的效果。颜之推认为,为父要有父亲的威严,不该与子女过分亲昵、不分礼节;同时父亲必须给子女以爱抚、关心,不能让父子之爱过于简略。颜之推的这种辩证 的"严而有慈"的教育主张,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相当科学合理的。
颜之推极力反对一味地宠爱子女。他认为,如果父母只知道爱而不知道教,对子女的饮食行为任其所欲,听其所为,该批评的不批评,反而表扬,应规诫的不 规诫,却予以奖赏,长此以往,子女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等到他们已经形成骄横散漫的习气时,父母却又以粗暴的体罚手段对待他们,这样做既不能使其改邪归 正,也不能使自己树立威信,而且还伤害了二者之间的感情,子女最终坠为道德败坏者。
针对溺爱子女的情况,颜之推认为,为了教育好孩子,训督是需要的,甚至不惜用体罚手段。在他看来,"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 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所以颜之推提出,只有严格的教育,子女才能成器,并以治病为喻加以说明,这 里的"汤药针艾"就是颜之推所主张的体罚。
颜之推主张在充满严而慈爱的教育下使用体罚与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强调使用体罚的范围,即孩子在年幼时可塑性大,可适当 地使用体罚,而且把督训也摆在了较高的位置。对孩子的错误不仅要体罚,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训导,讲道理,从认知上改变孩子的错误观点。在这一方面,他又 超越了行为主义,与认知行为主义有一定的联系。
推荐:
教师编制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