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学)二

第二部分 教育学辨析题

1、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之一说法是否合适?

答:这种看法在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合理性,那时社会发展缓慢,知识总量少,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现在社会,由于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2、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答: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理论认为: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的基础,每个学生只有得到与其他潜能相一致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社会也得到不同层次的人才。

3、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答: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4、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答:这是对素质教育“使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5、素质教育就是要使老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答: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 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 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6、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答: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理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 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 堂。

7、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答: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那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8、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答:这种观点的形成在于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其次,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

9、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答: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10、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答: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1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答: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12、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3、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答:正确。

14、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答: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15、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答:正确。

16、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答: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17、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答: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⑴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⑵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⑶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⑷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18、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答: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19、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错。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0、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错。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21、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正确。

22、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第四部分 实例分析题

1、《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与哪条教学原则的思想是一致的?谈谈该原则在实际中应如何贯彻运用。

答:⑴与循序渐进原则的思想一致。⑵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 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⑶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 繁。

2、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因为铁重”。“而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的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 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答:⑴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⑵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生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时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这个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答:⑴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⑵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 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 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 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⑶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 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 生,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实例分析。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任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答案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5、实例分析。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答案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认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 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6、实例分析。指出下面事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 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 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答案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在西周时期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 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 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他的《雄辩术原 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并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1806年《普通 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他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杜威的《民主主意与教育》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侠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①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②其任务是实现个体社会化③它是在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④它是有组织、有计 划、有目的的活动 3、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①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②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③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4、简述学校教育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从受 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5、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他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各国教育制度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不同的学制类型。

6、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古代教育的特点:答: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既是原始社会的教 育,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征:①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②教育没有阶级性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②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③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8、资产阶级建立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国民教育体系的措施有那些?①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②普遍实施义务教育③重视教育立法④依法治教

9、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③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10、学习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主要具有两大特征①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学习中②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1、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 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世界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12、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答:古代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但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 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论语》中,孔子特别重视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战国后期出现的 《学记》是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古代西方的教育思想要溯源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是西方古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又成为产婆术,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柏拉图是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 来的哲学家,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 观点,他提倡的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溯源。古罗马的昆体良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 本教育专著。

13、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贡献有哪些?①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②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 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③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④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 了班级授课制。

1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有那些?①强调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同时,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②突出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③结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提 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④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两者是统一的⑤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 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15、杜威的教育思想(1)教育本质观:“教育即生活”是杜威理论的根本命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教育是生活所需要的②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③学 校应成为儿童生活的场所(2)教育目的观,他认为教育“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力量保证儿童成长(3)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儿童中心说 (4)在教学上,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色的教学思想。

16、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诞生及发展?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他对我国建国初的教育影 响最大。他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把教育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其主要特点是重视德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课堂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后陆续出版了一些不同版本的教育学著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对许多教育基本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18、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①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教育发展到今天,构成了以普通教育学为基础,以分支学科为支持的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②教育 理论异彩分呈:20世纪50年代主要教育理论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学一方面进行形而上的研究,另一方面则密切关注教育实践的发展

19、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哪些?其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以来,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 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结构课程理论,他在代表作《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其代表作《教 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 大教学原则;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

第二章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越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主要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因而也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 在以下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的决定因素。(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 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的主要表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1). 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4) 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赞成的片面性。(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不仅通过培养劳动者实现科学技术的再生产,而且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成 果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在当代的体现:

在当代,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日益密切。就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来看,最突出的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来看,最突出的是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对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是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诞生与推广应用。第二次是电视机、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 发明和应用。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即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其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网络教育正在改变传统的 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同时也在改变着知识的质量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 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义务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这是因为:一、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学习者 的个别需要。二、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二)教育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其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

5、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 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 度决定的。(三)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四)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选 择,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选择。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的作用:

(一)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适应和拥护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政治活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 化过程。(二)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材。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气度的主要途径。(三)、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 化和发展产生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材、言论、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借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制度的现实力量。(四)、教育可以 加速民主进程,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 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教育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外,还受文化的影响。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首先,文化的发展影响 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其次,不同的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也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一定的特色。

第三、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对文化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为社会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才,并通过他们去推动本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及整个社会意识的发展。二是教育如何选择文化并将选择后的文化确定为教育内容,使得文化更具有生命力。 三是教育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在与异族文化的交融和优化中,激发出文化的生机和动力。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相比,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为什么说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文化本身的教育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定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 默化的影响,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 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推荐:
教师编制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