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晏阳初是个教育救国论者,他认为其实中国所有的问题是“人的改造”。晏阳初与他的同仁们认识到“中国大部分的文盲不在都市而在农村,中国是以农立国,中国的大多数人民是农民。农村是85%以上人民的着落地,要想普及中国的平民教育,应当到农村里去。晏阳初对于如何具体实施乡村教育,总结了一套成功的经验,集中表现为他所概括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一、“四大教育”

通过调查,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穷”、“弱”、“私”这四个字来代表。晏阳初强调这些问题如不得以解决,任何建设事业都将谈不上的。而要根本解决此四大问题,必须从事“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他认定这是救国救民的唯一方法。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的主张存在着严重缺陷,他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基本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而没能认识“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否认了旧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反而把由于阶级压迫所造成的愚、穷、弱、私等社会现象作为问题根源。因而晏阳初在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改良主义的,其理论不能解决旧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达到复兴农村,拯救国家的根本目的。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其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二、“三大方式”

在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中,针对过去教育与社会相脱节,与生活实际相背离的弊端,在强调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作用时,晏阳初提出了在农村推行“四大教育”的“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社会式教育是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家庭式教育,是对各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三、“化农民”与“农民化”

晏阳初所从事的乡村建设试验,是与他对平民教育的认识发展密切联系的。他说:“我们从事平民教育运动,起初是发动于城市,普遍到各省,但这样还不够,我们认为中国的基本,不在城市而在农村。中国的广大人口是农民,中国的经济基础在农村,改造中国就应该从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做起。

晏阳初提出了“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要做到“农民化”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先明了农民生活的一切,要努力“在农村作学徒”,虚心“给农民作学徒”;“给乡下佬办教育,我们须先从乡下佬学”。可以说“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接下来我们针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

1.有关晏阳初的教育主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

B.晏阳初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不可能认识到中国农村问题产生的根源

C.晏阳初的乡村建设作为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

D.晏阳初在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教育

1.【答案】D。解析:晏阳初提出的中国农村的四大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而没能认识“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否认了旧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故选择D。

2.晏阳初在乡村教育实验中提出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以下不属于“四大教育”的是( )。

A.文艺教育 B.生计教育 C.卫生教育 D.社会教育

2.【答案】D。解析:“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社会存在的四大问题。故选择D。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