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教育目的的确立具有价值选择性,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在教师招聘笔试中,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是四川的一个常考的考查知识,今天就主要对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和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进行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之中,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爱伦凯、福禄贝尔、帕克、孟子、裴思泰洛齐、马斯洛和康德等。
主要观点:他们认为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该以个人的价值为中心,以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认为教育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因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的首要任务必须反对现实社会对人发展的干扰,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一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却不一定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人生来就是健全的个体,是真善美的原型,教育就要使得这种特质不受现实社会影响地自由发展。
(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是基于人的社会性、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出的。该理论盛行于19世纪到20世纪期间,其代表人物有涂尔干、纳托普、赫尔巴特、柏拉图、荀子、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它认为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人的身心各个方面都要靠社会来提供营养,没有真正的个人,必须看到真正的社会存在。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中并参与社会生活,个人是教育的原料,不具有任何决定教育目的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把社会的各种意识强加于个人,把不具有任何特征的人改造成为社会人。
(三)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是由于文化教育学的张扬而形成的教育目的观中比较有影响的一种主张,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政治、经济相比,教育的本质更加倾向于文化的范畴;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文化生产活动,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存在方式,通过教育使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从而激发人的动机,唤醒人的意念,提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是客观文化价值在主体身上得到充分体现的一个过程,基于这样的教育目的不至于失去教育的本质和育人的永恒要素。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