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社会抑制,又称为社会干扰,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降低的现象。
例如:小明和小光一起写作业时的速度总是比单独做作业时的速度慢;老师在学生做题时下去巡视,学生挡住题目,做题效率降低;学生在同学面前讲话发言磕巴,不如自己私下流畅等。
二、社会惰化,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做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单独评价,个人的努力会淹没在人群中,评价焦虑减弱使其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相应减少,从而导致努力程度下降。群体规模越大,社会惰化程度越高。对群体绩效的不同报酬也会对社会惰化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拔河比赛中,一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公斤;三个人一起拉时,平均出力是53.5公斤;八个人时是31公斤等。
学过了社会抑制和社会惰化相关知识点,下面考查一下同学们有没有学会呢。我们来看两道练习题:
1.上作文课时你看到同学们都动笔写出来了,自己就会很抓狂没有思路不知道该怎么写。该现象中体现了( )。
A.社会抑制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晕轮效应
1.【答案】A。解析:该现象中自身与同学间处于竞争关系,个体效率降低,体现社会抑制。
2.一些平时很勤劳的学生在大扫除时却变得懒懒散散,不爱干活。该现象中体现了( )。
A.社会抑制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晕轮效应
2.【答案】B。解析:该现象中学生共同完成大扫除,存在合作关系,群体效率降低,体现社会惰化。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