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古语:

1.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赫尔巴特

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作为一个老师,要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重要。)——《礼记·文王世子》

3.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力量——第斯多惠

4.文以载道("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周敦颐《通书·文辞》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古语:

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陶行知

2.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荀子》

3.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必须认真思考,但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行紧密结合。——裴斯泰洛齐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同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明·董其昌《画旨》

三、直观性原则

含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古语: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荀子》

2.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听到而没有亲眼看到,即使听到的很多,也必定会出现错误)——《荀子》

3.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乌申斯基

4.人头脑中的一切,没有不源于感觉的——夸美纽斯

四、启发性原则

含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古语:

1.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2.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教育学生,加以诱导,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记》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论语》

4.产婆术——苏格拉底

5.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

五、循序渐进原则

含义: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古语:

1.欲速则不达。(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论语》

2.学不躐等(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学记》

3.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学记》

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施教者不按不按教学内容的一定顺序传授知识,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学记》

5.盈科而后进。(流水在前进的过程中,要填满每一个坑,然后才能继续向前。)——《孟子》

6.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前面的东西还没有弄懂,就不要去看后面的东西)——朱熹《读书之要》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六、巩固性原则

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古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到待人处事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论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论语》

3."复习是学习之母"——乌申斯基

七、量力性原则

含义: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古语:

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2.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如果老师开导了还是不懂,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学记》

3.随人分限所及。(人的接受程度和资质都不同,所以学习、修养和教育,都应根据各人的接受能力来进行)——王守仁

八、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古语: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论语》

3.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者皆不患饮食焉。("西邻"有五个儿子:一个质朴老实,一个聪明伶俐,一个双目失明,一个驼背,一个跛子。按说,五个孩子倒有三个残疾,西邻的生活该够艰难了。但是他安排得好,让五个孩子各展所长:质朴老实的去务农,聪明伶俐的去经商,双目失明的去做卜医,驼背的去搓麻绳,跛足的去纺织。结果五个儿子都不为衣食发愁。)

例题:

1.以下哪句古语体现了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同样的原则(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温故而知新

C.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学不躐等

【答案】A。解析:题干考察得古语对应教学原则,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启发式教育思想的代表,故对应启发性原则,以下选项中,A选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对应启发性原则,B选项,"温故而知新"也出自《论语》,对应对应巩固性原则,C选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应因材施教原则,D选项,"学不躐等"出自《学记》,对应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故选择A选项。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