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人类心理常常是复杂且难以时时察觉到的,印象形成效应就是其中的一类。印象形成效应类型很多,我们在日常中常能见到。这部分知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亦是较为常考的知识点,多为事例型的反选题,有一些知识点易混淆,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并且区分异同,这样在遇到此类题目之时便可游刃有余,从容应对。下面我们来详解印象形成效应中的两个易混淆的效应——社会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

(一)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把群体特征归属到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的身上,再简单一点去理解就是对群体的以偏概全,就像我们在日常中说到四川人,第一反应就是“爱吃辣”;说到英国人,首先想到“绅士”;说到女孩子,就觉得应该是温柔的,细心的。那四川人中是否也有不爱吃辣的呢?英国人有没有粗鲁的?女孩子有没有粗心急脾气的?答案是肯定的。像这种印象就是社会刻板印象,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社会上人们对于一群人的刻板的、固化的印象、认知。那当然这种印象也可能是消极的,就像有时说到某个地方的人,就觉得这个地方的人都很难缠,这也是社会刻板印象。这里我们要抓住的关键词是“群体”,从而与晕轮效应相区分。

(二)晕轮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是对个体的以偏概全,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当我们认为某个人是好人的时候,对于他的行为我们会更倾向于用好去解释,可能他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也会解读他是没有坏心的;同样,我们在心里觉得一个人是坏人的时候,不管他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倾向于从坏的角度去解读。就像大热的电影《哪吒》中的一段情景,人们心里认为哪吒是一个暴力破坏狂,是一个危险而没有爱心的人,在哪吒救出被水怪抓走的小女孩之时,人们看到他在海边抱着小女孩都会觉得哪吒是想伤害小女孩。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被光环效应的名字欺骗,觉得光环效应只是从好的方面以偏概全。我们日常所说的“有色眼镜”、“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光环效应的一种体现。这里我们要抓住的关键词是“个人”,与社会刻板印象相区分。

【试题再现】

【单选题】物理教师认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得一定好,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

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从众心理

【答案】C。这里要抓住关键词“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在这里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指的是数学成绩好的“一类”学生,而并非是“一个”学生,所以是该物理老师对群体的以偏概全,因此选C选项。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