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学习迁移属于学习心理的内容之一,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要全题型备考,学习内容有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的理论等、影响迁移的因素、有效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其中,学习迁移的分类是重点,而学习迁移的理论是难点知识,本文重点来讲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要点知识,以及由理论贯穿产生的影响迁移的因素以及教学策略。

一、考情分析

考试题型举例如下:

1.单选题:关于学习迁移最早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概括说

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3.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4.材料题2017年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材料: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

(1)贾德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4分)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分)

(3)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5分)

(4)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是什么?(5分)

二、知识讲解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过程也属于广义的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理论都在围绕“学习迁移是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展开的,也是关于学习迁移知识方面的一个难点知识。

1.形式训练说

(1)地位: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

(2)观点: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时是自动发生的;学习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3)缺点: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

(4)优点: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

补充:心理官能是指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古典语言、哲学、自然科学的难题训练官能。

2.相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

(1)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2)观点: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

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3)例如:Foot和football。两个单词中有共同的字母,就一定会产生迁移;“拨”和“拔”里面含有共同的部分,就一定会产生迁移。

(4)图形面积实验。

第一阶段:让20个被试者去观察和准确记忆30个大小不等四边形图形的面积,反复训练和记忆20分钟。

第二阶段:让20位被试者再去说出30个全新的大小不一的图形的面积,经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实验者基本都能准确说出四边形的面积,但是对于其中的三角形和五边形的面积却不能进行一个准确的估计。实验结果:四边形的面积估算明显高于三边形和五边形的,说明两种学习材料中有共同要素会产生学习迁移。

3.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论)

(1)代表人物:贾德

(2)观点: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贾德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中打靶实验,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增加水中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

4.关系理论(关系转换说或转换理论)

(1)代表:苛勒

(2)观点: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察觉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认为“顿悟”两种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

(3)苛勒所作的“小鸡觅食”的实验室支持关系转换理论的经典实验。

关系转换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有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问题是:如果小鸡仍然到深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如果小鸡是到两张纸中颜色更深的那张(即黑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对关系作出的反应。实验表明:小鸡对新刺激(黑色纸)的反应为70%,对原来的阳性刺激(深灰色纸)的反应是30%;而幼儿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始终对黑色纸的刺激作出反应。

他认为这结果证明是情景中的关系对迁移起了作用,而不是其中的相同要素,被试选择的不是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比较其相对关系(把在前一种情景中学会的关系即“食物总是在颜色较深的纸下面”迁移到后一种情景中,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反应。

5.知结构迁移理论(当代迁移理论)

(1)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贝尔

(2)布鲁纳提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将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

(3)奥苏贝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教学中,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来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三、考点凝练

形式训练说——————官能训练————————————智力

共同要素说——————学习材料的相似性————————相似性

关系转化说——————情境的相似性——————————相似性

共同原理说——————对材料的概括水平————————能力、智力

现代迁移说——————认知结构————————————已有认知结构

四、影响迁移的因素

(一)相似性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

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反之,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

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提高迁移发生可

能性的有效途径。

(三)学习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

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

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

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五、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1)学生已有经验的丰富性

(2)原有知识的概括性

(3)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1)精选教材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学讲授必要的学习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六、牛刀小试

1.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化说

【答案】A。解析: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形式训练说,本题属于识记类。

2.经验类化学说的迁移理论对应的是( )学习迁移类型

A.一般迁移 B.正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答案】A。解析:经验类化说就是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也叫共同原理说,认为学习迁移的原因是因为掌握了两种学习的共同原理,而共同原理就属于一种一般性的共性知识,所以属于一般迁移。

3.共同要素说对应的学习迁移类型( )

A.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答案】D。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这种要素是非常具体的知识,可能是共同的单词,共同的读音,相同的笔画,所以属于具体迁移。

4.重视情境迁移理论(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关系转化说

【答案】D。解析关系转化说的代表人物是苛勒,认为学习迁移是认识到了情境关系。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