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知识理解是概念学习的重要一步,如何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教材直观与概括化实现的。其中,直观是前提,是基础;概括化是结果,是目的。

(1)常用的直观形式

①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的优点在于它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它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实际事物中,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这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但这又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观察圆的实物时,“圆心到圆周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个本质要素就难以觉察,而圆是一个封闭曲线很容易感知。同时,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都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知识。例如,过于缓慢的动植物生长和过于迅捷的化学反应都难以直接觉察;宏观的宇宙天体和微观的基本粒子由于过大或过小也不便直接感知。也由于实物直观有这些缺点,所以它不是唯一的直观方式,还必须有其他种类的直观。

②模象直观

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

由于模象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首先,它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其次,它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正因为模象直观具有这些独特的优点,因此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以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为了使通过模象直观而获得的知识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应注意将模象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另一方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

③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如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艺作品的阅读、有关情景与人物形象的领会;在史地教学中,有关历史生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有关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领会,均少不了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那样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提供直观时须注意的事项

第一,要注意直观对象呈现的模式,特别是对象呈现的空间位置、时间先后顺序、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以及对象各部分的强度。

第二,注意词与形象的结合。词与形象的结合是促进感性知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词与形象的结合有三种形式:言语在前,形象在后(此时言语主要起动员和提示的作用);形象在前,言语在后(此时言语主要起总结、概括和强化的作用);两者同时或交错进行(此时言语起引导观察、相互补充的作用)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对直观对象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使之能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采取相宜的观察方法。

2.运用变式与比较

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为理解事物本质提供有利条件,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理解。

3.知识的系统化

知识系统化就是部分知识间的关系,它有利于用完整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避免学生形式主义地掌握教材。

4.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教材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的,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总是和一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相联系。因此,利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激起他们理解教材或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渴求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的客观情境的方式、方法很多,通常有三种:(1)课前布置活动性作业;(2)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识解决新课题时,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3)提问。

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定的顺序性和层次性,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