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会出现识记类的题型,也会以理解性的题型呈现考查考查对理论的精准理解。本文结合常考题型对此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皮亚杰在研究中采用了他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的回答,尤其是回答中的错误,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局代表性的即为对偶故事法。
如小男孩约翰,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饭厅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翻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另一个小男孩亨利,一天趁妈妈外出,想吃厨柜里的果酱,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由于果酱放得太高,手够不着,结果碰翻了一只杯子,杯子掉在地上碎了。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观点考察和分析了儿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概括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前道德阶段1-2岁:此时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2.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4.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总体而言,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没有道德意识,到遵守道德规则,甚至超脱于道德规则。他律阶段儿童判断是非对错看结果,而当其有了规则意识,进入自律阶段则开始关注人的动机,考生在实际几个阶段特点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这样才能在考试中万无一失。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