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感觉是心理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教师招聘考试都对感觉青睐有加,而感觉规律中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更是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点。要想在考试中摘下这颗果子,先要攻解决感受性与感觉阈限这两个难题。

感受性?感觉阈限?

学习感觉规律,要从感觉说起。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由此看出,任何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感觉器官+客观事物,换句话说:人的感觉能力和外部事物的刺激。在心理学中,感受性讲的是感觉能力的问题,而感觉阈限讲的是外部刺激的问题。

“我耳朵不好使,你声音大点!”

生活中常能听到这句话,这句话中“耳朵不好使”是说个体听力较差,对声音的感觉能力较低,对声音不灵敏。从这个例子出发我们再来理解感受性概念就变得容易。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即: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通俗地讲:感受性指内部能力。

我们把个体能够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就是耳背的人刚能听到声音时的感觉能力。当这个人刚刚能听出两个声音的差别时,我们说他有感觉两个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这就是差别感受性: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我耳朵不好使,你声音大点!前半句指向个体的感受性,而后半句“你声音大点!”指向外界的声音。一个耳背的人,外界声音小,他听不清,声音大,他能听清。可见,外界刺激是有大小范围的。因此,我们说感觉阈限就是能够引起人感觉的刺激范围。阈限即范围。

简单地说:感觉阈限指外部刺激的度。

我们把刚刚能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当一个耳背的人刚能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时,这时的声音就是绝对感觉阈限。当这个人刚刚能听出两个声音的差别时,两个声音前后变化的音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

依旧是这句话“我耳朵不好使,你声音大点!”,耳朵不好使是感受性低,声音大点是提高感觉阈限,生活中也是,爷爷奶奶大多耳背,听力差,所以我们和爷爷奶奶说话时要提高音量,故:感受阈限越大说明感受性弱,感觉阈限越小说明感受性强,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

例题: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需要确定两个刺激物是相同还是不同的情况,例如音乐家需要确定发自两个声源的声音在音高上是否相同;油漆工在粉刷铅笔的时候,需要仔细观察两次调出的颜色是否有差异。这种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差别感受性 B.差别感觉阙限

C.绝对感觉阙限 D.绝对感受性

【答案】A。解析:差别感受性是指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音乐家确定两个声源的声音在高音上是否相同;油漆工在粉刷铅笔的时候,观察调出颜色的差异,这种察觉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都是差别感受性。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