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采用故事:道德故事两难法(汉斯偷药)
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故事两难法”,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汉斯偷药”。故事的主要情节为:汉斯的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而这种药只有一个药剂师能够配置出来,药价十分昂贵。汉斯想了很多办法都得不到这种药,他到处借钱也没有借到,他哀求药剂师,药剂师也无动于衷。如果在得不到这种药,他的妻子便熬不过当天晚上了,于是汉斯到了晚上去偷药。故事讲完以后,研究者会向被研究的儿童提出问题:汉斯该不该去偷药?
处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儿童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他们的理由便是研究者做出判断的依据。
一、前习俗水平
1.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时候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观念,还没有道德意识,他们判断的依据就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受到惩罚,是不好的。
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时候儿童会在回答之前提出自己的的问题:汉斯的妻子对他好不好?如果好,他们就觉得汉斯应该偷药,因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们就觉得汉斯不应该偷药,因为不符合他的利益。
二、习俗水平
1.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此时儿童的判断标准变成了符合大家的意见,求表扬。所以他们的提问变成了“其他人是怎么看的?如果大多数人都支持汉斯偷药,那么他们就觉得应该偷药,因为偷药符合大家的意见;如果大部分人反对偷药,那么他们也会觉得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不符合大家的意见。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时儿童有了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并且认为法律是不可以改变的。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偷药,因为偷药触犯了法律,是不好的。
三、后习俗水平
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儿童认为法律是一种契约,是大家共同商量讨论出来的,法律也可以重新修订的。所以这是儿童会觉得既然汉斯偷药救人会触犯法律,那么说明现在的法律考虑的还不够多,应该进一步修改。
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良心道德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人类的道义高于一切,所以没有什么是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汉斯无论如何也该去偷药。
总之,要区分六个阶段的不同表现,进而判断属于哪个水平。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