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很多考生在备考四川教师考试时,都苦于教育家和各种相关的理论太多,容易混淆,下面就帮助大家系统整理一下知识点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和相关理论。今天我们介绍泰勒,在整个四川的理论中,他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这些知识点并不分散甚至是一脉相承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泰勒的核心理论,我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整理。

1.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由此确立起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2.课程内容和组织原则

泰勒认为,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应遵循三条逻辑原则:

①连续性。连续性是指课程内容在"广度"范围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并对其进行反复叙述,逐步加深。如果要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技能,那么,在课程安排上,使学生有机会反复地、连续的练习,一遍又一遍地涉及。

②顺序性。顺序性是指课程内容、学习经验及学习材料,组织成某种联结的次序,后一种学习经验建立在前一种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它是课程内容在"深度"范围之内的垂直组织。

③整合性。整合性是指课程中不同的学习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强调保持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观念。

3.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从此该书成为课程研究与开发领域的经典之作。泰勒也被誉为"现代课程之父"。在书中,他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首先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①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确定目标——课程目标的选择)

②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学习经验的选择)

③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④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结果)

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4.课程评价的目标评价模式

这一评价模式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目标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

①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②根据行为和内容来解说每一个目标;

③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

④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

⑤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⑥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

⑦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泰勒在这一评价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编制的实践,提出了更引人注目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

①确定课程目标;

②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③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④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其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

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解说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亦即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更新课程目标的依据。

优缺点:由于这一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见效,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在课程领域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评。

5.课程评价之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

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传统评价观",它以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为代表。其核心思想是,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判断教学效果。简而言之,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就是采用标准参照测试测量学生的学业,从而决定目标实现的程度。

弊端:在课程实施以后才开始实施评价;注重普遍性,忽视非典型性;局限于可以测量的目标,忽视难以测量的重要目标;采用某些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测量方法;消耗太多的时间和资源。

以上就是教师招聘中可能会出现的泰勒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 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 ,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