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战国时期的教育
1.养士之风,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由于春秋时期的战争和兼并,每个诸侯国为了自己国家的发展,迫于政治需要的礼贤下士,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
百家争鸣中,在教育方面颇有造诣的是“儒道墨法”。其中儒墨为显学。
2.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距今约2370年,它的出现意味着先秦士阶层发展的登峰造极,也表现了养士之风的制度化。作为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稷下学宫独具特色。
稷下学宫的性质
(1)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有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学宫的重要特色是容纳百家,思想自由。
(2)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的特点
(1)学术自由——稷下学宫的基本特点。
各家各派学术地位是平等的的,容纳百家和相互争鸣和吸取是学术自由的两个重要表现。
(2)待遇优厚
稷下学宫发扬了礼贤下士的风格,给稷下学者以非常优厚的待遇。一方面是人格方面的尊重,“不治而议论”是齐国君主给学者们很高的政治待遇;另一方面是待遇的优厚。
稷下学宫的意义:
(1)稷下学宫促进了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2)稷下学宫显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
(3)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二、秦汉时期的教育
1.秦朝:统一文字、禁止私学
2.汉朝:
(1)官私并行:汉初推崇黄老之学,重视知识分子、允许开办私学、废除“挟书律”。
(2)汉朝:学校教育发展
(3)董仲舒教育思想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教学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性
③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
(4)王充“论学习”
①学知与闻见:“圣人”过人的料事能力首先是他积累了比常人更为丰富的可以作为“准的”经验和知识。而“闻见”是圣人积累经验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思考与求是
③“问难”与“拒师”
三、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实现了基层的流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新的选官制度,对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1.科举是联通学校教育与从政为官的桥梁。
2.“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选官制度。
3.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为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科举需要什么项目有什么要求,学校必定安排什么样的教育内容。
4.学校为了使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科举考试的要求,特别重视考试的训练,并做系统的考试安排。
四、宋朝
1.文教政策——重视科举,重用士人;“三次兴学”,广设学校;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2.书院盛行。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3.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教育的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
②道德教育的方法: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
③论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忌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之。
五、明朝——学塾
六、清朝——学堂
七、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考题温故】
1.下列不属于四书的是( )。
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诗经》
1.【答案】D。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故选《诗经》。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 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 ,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