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易混淆知识点对比】

一、顺序性(方向)VS阶段性(年龄阶段)

1.思维的发展总是有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顺序性

2.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以直观动作思维-----阶段性

二、阶段性(阶段不同,无关速度)VS不平衡性(不匀速)

1.人的身高在0-3岁成长的比较迅速,而在成年期生长缓慢---不平衡性

2.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往往是身体比心理先成熟-------不平衡性

3.感知先于思维成熟,思维先于情感成熟-----不平衡性(不同方面的速度不一样,落脚点在速度上)

4.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以直观动作思维-----阶段性

三、不平衡性(个体内)VS个别差异性(个体间)

1.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个别差异性

2.王阳明聪明早慧,五岁已经能阅读祖父的藏书,却不会开口说话---不平衡性

四、阶段性(年龄阶段的比较)VS个别差异性(人与人的比较)

1.老年人比较迂腐落伍,青年人比较潮流时尚----个别差异性(可与刻板效应相联系)

2.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阶段的孩子思维发展以抽象思维为主------阶段性(落脚点一般都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人的内部发展上)

五、顺序性(同一方面)和不平衡性(同一/不同方面)

1.感知先于思维成熟,思维先于情感成熟-----不平衡性(不同方面的速度不一样)

2.记忆的发展是从无意识记到有意识记,注意的发展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顺序性

3.我们的身心发展总是由上到下,由中心到四周发展-------顺序性(身心发展是一个词)

【考题呈现】

1.同一个体,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达到成熟水平时期不尽相同,发展所需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说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答案】D。解析:不平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2.陵节而施,拔苗助长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答案】A。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3.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成人化违背了(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答案】B。解析: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成人化是“一刀切”的表现,违背了阶段性。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