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孔子主张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道德品质修养,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即无论何时何地君子都应保持仁德。他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孔子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文”是行有余力的事情。孔子根据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德育原则。

一、立志

孔子十分重视立志的作用。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鼓励学生“志于仁”、“志于道”。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要求学生有安平乐道的精神,“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在孔子的激励下,孔门弟子中有很多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

二、力行(重视道德实践)

孔子要求弟子不管治学还是修身都必须身体力行,注重实践。他平时考察学生不是“听其言而信其行”,而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要求学生“言必信,行必果”,主张“慎于言而敏于行”,反对“言过其行”。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如“子路无宿诺”,子路答应办的事情从不过夜。

三、中庸

孔子要求弟子为人处事应遵循中庸之道。朱熹注解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也。”他认为中庸是君子必须具有的一种品质,“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的行为处于中庸之道,小人却背离中庸之道。

四、克己内省

孔子要求弟子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省察和批评;当个人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应该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在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时,应“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怒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消除矛盾。他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五、改过迁善

孔子要求弟子正视自己的过失,有改过迁善的勇气。他说:“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他还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小编微信66746005领取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