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以“海因茨偷药”为例,如果认为“海因茨不能去偷药,如果被抓到就会坐牢”,这说明,这种观点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中的( )。

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C.好孩子定向阶段

D.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其中,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中,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题干中,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被抓住就会坐牢。这种观点认为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因此,这种观点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中的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A项正确。B项: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处于好孩子定向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他们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处于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2.进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学生,大大提高了自控能力,能严格要求自己,履行自己认定的道德义务,做到( )。

A.以自我为中心 B.他律 C.自律 D.自由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在此基础上,皮亚杰还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他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