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故选A
2、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二是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家庭、社会对其期望和要求考虑问题,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二是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主要特点是个体的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包括两阶段:一是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二是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3、答案:自律
4、答案:道德信念的确立
5、答案:社会关系
6、答案: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7、答案: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毫无道德规则可言);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判断行为对错时以结果为标准);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只是为了研究的便利才加以区分的。
7、答案: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 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毫无道德规则可 言);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 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判断行为对错时以结果为标准);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 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 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只是为了研究的便利才加以区分的。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