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义务阶段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此能力的培养往往在教学课堂中的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初读文本,感知内容,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能力。那么在面试过程中备考学员可以从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亮点,提高自己的分数。

首先了解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

其次明确整体感知的目的,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因此,“整体感知”的提出,针对教师以大量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把握”;针对教师在讲解中字词句篇、语法修辞常常面面俱到,主张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针对“肢解式的模式分析”,主张阅读教学采纳“整体感知”的方式。

最后谈谈整体感知的问题设计:

(一)写景

1.通过文字的品读,谈谈你想象出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讲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2.谁愿意当导游,为我们介绍这幅出自自然之手的伟作?

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感慨文章内容的能力。

(二)写人

1.读后对哪些人印象深刻?(最喜欢谁?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谈喜欢的人物,学生自然会说出围绕这个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做到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也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的了解了课文内容。

2.文中有哪些人物,人物之间是没关系?(请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

对于文中有多个人物时,先让学生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写作脉络。

(三)写事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课文阅读,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谁愿意做作者的助理,为文中的小故事加小标题?(更换题目)

这个问题既锻炼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又能判断出学生是否了解了文中的主要内容。

(四)设疑

设疑就是引导学生初读后,谈谈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为研读做准备。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课堂组织和问题整合能力,能收放自如。运用此方式还要注意一定是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后才去总结学生不懂的问题,才能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整体感知实例】

《生命 生命》的教学片断

师:读了一遍课文,有感受想说吗?谁有话说?请你来。

生:我觉得作者对生命非常的珍惜。你抓到了课文关键的词,作者的人生态度。你读得很用心,请坐。谁还有话想说?会读书的同学读了一遍课文,一定有话想说。(期待)谁有话要说?

生:读了《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我觉得生命是宝贵的,不应该浪费它。

师:你看,你和作者有共鸣了,知道生命是宝贵的。和他有共同感受的请举手。你看,这么多同学和他一样有感受,那就和他一样表达一下,分享你们的感受。请你说说。

生:生命 生命是一只飞蛾。

师:你在看飞蛾这一段。感觉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啊?(等了一会儿)心里有,嘴上无。你来说!

另一生:第一段讲的就是飞蛾有一种求生……呃,生命的愿望。

师:哦,你读到了一只有强烈求生愿望的飞蛾。看,他关注了飞蛾的生命。课文才读了一遍,很多同学有了感受,有了思考,不过,有些感受是在一次一次读书的过程中越来越真切,越来越深刻的。你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还会让你的感受更丰富。所以,我们还得继续读书。我们也一定也急着去了解课文内容了。所以,我们还得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生字新词上。请同学们一边大声地读课文,一边划出那些生字新词。然后自己想办法把它们读准了,读懂了,把每句话读通顺。放声读。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