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典例解析】
【例1】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不复出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公将焉之”中的“焉”作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B中的“焉”是为“在那里”;C、D中的“焉”用在句末,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只有A句中的“焉”与题干中的“焉”用法相同。
答案:A。
【例2】 下面句中[ ]中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解析:此题将虚词与实词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实词考查的是一词多义现象,虚词考查的是意思及用法异同的现象。意思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答案:C。
【例3】 “而”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说出下列句中“而” 的用法。
①日出而林霖开 ②朝而往,暮而归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而”的用法,题干中已将而的主要用法列举出来,解题时我们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而”在句中的意义。①句中的“而”表承接;②句中的“而”表修饰 。
【例4】 下列句中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徐喷以烟
D.不以千里称也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以”的用法。A中的“以”用作连词,表示顺承,意为“来”;B中的“以”用作介词,意为“凭,靠”;C中的 “以”用作介词,意为“用,拿”;D句中的“以” 用作介词,意为“按”。题干中“以杖击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C句相同,用作介词,意为“用,拿”。
答案:C。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教师编制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