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兴趣,思维产生的原动力案例1: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
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先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观察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同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及表面积相比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们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积极的学习活动,拼割—观察—比较—讨论—推导。兴趣推动着思维,很快学生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人们的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 的外在表现。持续、稳定的兴趣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敢探索,最终达到启迪、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动手操 作、设置“疑问”、变换例题、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争论……以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稳定持久的注意力,发挥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 维。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教师编制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