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材料分析题
85.材料:
某教师在文章中曾经写到在一次作文评讲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学生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这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最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一篇好文章,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学生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问题:
结合材料,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86.材料:
9岁的田田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特别是语言表达方面比较突出,思维清晰,反应敏捷。平时喜欢做手工和小种植。在学校里有时与同学有小纠纷,他总说是别人的错而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学习上不愿意花精力投入。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是粗放和随意的,管得紧一点时,孩子表现就好一些,学习方面也不至于问题太多;疏于管理时,就会出现作业完不成,且出错还很多的情况。
周一下午,王老师检查周末作业,发现田田的作业又未完成,特别是很简单的题都没做完,且出错很多;作文寥寥草草,篇幅也不够。这样的情形已经出现好几次了。王老师非常生气。课堂上王老师很激动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田田,指责他太懒,作业多次做不完,太不像话!要求他下课不许玩,必须把作业补完!
晚上,王老师收到田田家长发来的短信,说孩子今天放学回家情形低落,因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指责他懒,完不成作业,他很难过。孩子晚上不吃饭,情绪反应很强烈,甚至说不想活了。还表达了作为家长的担心和恳求。王老师看完短信,回复家长:自己的孩子要好好管教,不要光指望老师。
问题:
请从学生观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教学行为。
【答案解析】
85.【参考答案】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应该鼓励帮助学生;材料中这位教师坚信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紧张的氛围,让略有口吃的学生建立了自信,朗读得越来越好,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因材施教。材料中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作文优秀、但又易紧张,教师能针对他这一特点因材施教,机智化解,既关心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有自己的意愿、知识和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材料中这位教师能够体会学生当时的恐惧、尴尬和慌张,并且通过巧妙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克服了紧张心理。
综上,材料中教师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理,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86.【参考答案】
王老师的做法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具体体现如下: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特点开展教学;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应该鼓励帮助学生;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王老师意识到田田的学习问题后,并没有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去鼓励帮助学生,而是批评和责备田田,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因材施教。材料中田田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他语言表达方面比较突出,思维清晰,反应敏捷,王老师未能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有自己的意愿、知识和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王老师面对田田存在的问题,没有想办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是简单粗暴的批评,还把责任推给家长,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总之,王老师的行为不可取,我们要引以为戒。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