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相容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又称同一关系,它是两个概念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呐喊》的作者”与“鲁迅”等。

②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两个概念外延部分重合的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那么A、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也称种属关系,读作A真包含B或B真包含于A。如“学生”与“中学生…‘电影”与“数码电影”等。

③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也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的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A概念只有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外延相重合,而B概念也只有一部分外延与A概念的外延相重合,那么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如“党员”与“教师…‘医生”与“博士”等。

(2)概念的不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也称全异关系。当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外延之间没有任何重合部分时,二者便具有不相容关系,即全异关系。

不相容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矛盾关系

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A和B,同时包含于它们的属概念C当中,如果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全部外延,那么A与B具有矛盾关系,如“男人”与“女人”。

②对立关系

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A和B,同时包含于它们的属概念C当中,如果A与B的外延之和小于C的全部外延,那么A与B具有对立关系。如“老人”与“小孩”。

③不相容并列关系

具有全异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概念A、B、C等,同时包含于它们的属概念A当中,如果A、B、C等的外延之和小于等于A的全部外延,那么A、B、C 等具有不相容并列关系。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都包含在“谷类作物”概念之中,“水稻…‘小麦…‘玉米”三者之间是不相容并列关系。

4.概括和限制

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内涵较少的概念外延较大,内涵较多的概念外延较小。如“学生”和“中学生”相比,前者内涵比后者少,其外延比后者大。“学生”和“人”相比,前者内涵比后者多,其外延比后者小。

(1)限制

限制是通过增加内涵,缩小外延,从属概念得到其种概念的逻辑方法,所以必须在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之间进行。如:“亚洲”不能限制为“东南亚”,因为两者不是种属关系。单独概念没有种概念,不能限制。如“螳螂”不能限制为“捕食的螳螂”。

(2)概括

概括是通过减少内涵,扩大外延,从种概念得到其属概念的逻辑方法。概括也必须在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间进行。如“草”能概括为“植物”,不能概括为 “草原”。因为“草”和“植物”是种属关系,而“草”和“草原”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最大类概念没有属概念,因而不能概括。如“事物”是最大类概念,不 能概括。

(二}命题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表达判断的语句,又称作命题。例如,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语言不是上层建筑。这两个例子就是两个命题。例①肯定“宪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属性;例②否定“语言”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