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其核心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可以总结为“两独一发”。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正例——容纳错误、多宽容、看到可塑性能进步

反例——否定、处罚、看不到潜力、不相信能进步

三表现: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我们应该应用这些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这里主要列举五大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顺序性告诉我们的启示是循序渐进,阶段性告诉我们的启示是不能搞一刀切,不平衡性告诉我们的启示是抓住关键期,互补性告诉我们的规律是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告诉我们的规律是因材施教。

考情:针对这个考点,一般来说主要以单选题形式考查。考试出题经常会考查到五大规律对应的启示,需要重要把握理解。

(2)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做到对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要求上也是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和发展的观点相对立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就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不足,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成长。

考情分析:可以在案例分析题中作为作论点进行备考。如果在材料中出现老师认识到学生能进步的行为即可以考虑此理论点作为材料分析点作答。同时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指学生由于身心不成熟,犯错误在所难免,所以老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学会原谅学生的错误。若在材料中有这样的表述即可以考虑此点。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在这些老师头脑中,学生并非独立的个体,而只是片面的学习机器。以这种观念和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无疑会有很大缺陷。每个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与成人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异。

正例——看到差异性、因材施教、培养个性

反例——“一锅煮”、处理问题没有针对性

考情分析:针对这个内涵,考生要以材料题备考。如果材料中涉及老师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特长,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独特之处因材施教,那么可以考虑此点作答。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承认并正视现代学生群体特征以及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享有权利也要承担责任。

正例——尊重想法、采纳意见

反例——拒绝采纳、侮辱学生、否定权利

考情分析:材料单选和材料分析题。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设计黑板报、老师在其中只是给学生一些建议,但是大部分任务和内容都是让学生自己完成,这就明显体现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考题示例: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当然陈老师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方法,也不愿意澄言,习惯当听众,王春就是这样的孩子。陈老师有一次点名让王春发言,王春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王春坐下。课后,陈老师把王春叫到办公室说:“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你就补上你的课堂发言吧。”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知识面也明显拓宽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

(一)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

1.读懂题干——找准答题角度

(1)理论-从教育观or学生观or教师观

(2)主体-王老师or李老师

(3)要求-评价or启示

2.分析材料——找准关键信息

(1)教师行为

(2)教师行为——理论

3.组织答案——总-分-总

(1)总:评价(表明态度和看法)

(2)分:论点+结合材料阐述

分论点1…………。材料中,……。

分论点2…………。材料中,……。

分论点3…………。材料中,……。

(3)总:照应开头,总结强化。

(二)答题模板(参考)

该教师的行为是正确(错误)的,体现(违背)了学生观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在教育教学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该教师的行为主要体现(违背)了以下×个方面。(此段根据材料增删)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存在巨大的潜能。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具有明显的不同。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体地位和主体需求,他们的想法不应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具有发展的潜能和发展的需要,他们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三)参考答案

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提倡的。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陈老师号召学生扩人阅读面,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这体现了陈老
师把学生看作瓮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材料中.针对王春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敢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的特点.陈老师私下和他进行交流,给予他鼓励,最终使他克服了胆怯。这体现了陈老师懂得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陈老师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是充分尊
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