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关注教师、学生、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能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如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通过评价鼓舞学生进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内部动机等充分体现这一点。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

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和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如案例中教师尊重学生,重视以人为本,不讽刺、不侮辱学生人格尊严,便遵循了这一点。

3.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的多样化要求。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案例中教师只关注成绩,唯分数论,不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即可说评价内容单一。

4.评价标准分层化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学生评价在一致的基本要求和统一标准下,应当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分层要求、分类推进,并要进行反映每个学生各自特点的典型特色评价,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区别对待。如案例中教师用一把标尺衡量所有学生,代表教师没有看到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搞“一锅煮”可以说违背了这一点。

5.评价方式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志、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传统的评价通过考试关注学生的成绩,是一种量化评价。新课改倡导不仅通过成绩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操行评定、谈话、活动分析法等方式进行评价。

6.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单向转向多向,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例如案例中只有老师评价,即评价主体单一;反之不仅老师评价、学生可以自评、互评等,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总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传统的评价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新课改的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