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考情分析
在教资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部分内容考查中,一般共考9道单选题,其中约有九题与文化素养有关。文化素养部分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文学常识是文化素养中常见的一个考点。在文学常识中,可以从中国和西方两个角度来进行梳理,本文主要呈现中国古代部分文学名著《红楼梦》的部分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其中人物的特点,并正确做题。
二、知识详解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成就的最高峰。《红楼梦》创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压迫与反抗、腐朽与新生、欢乐与悲凉、富有与贫困并存。书中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十足,尤其是金陵十二钗,本文重在对十二钗之判词进行解读。
1、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贾惜春
这一首判词说的是贾惜春。判词前面画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喻惜春最后出家当了尼姑。
“勘破三春景不长”,这一句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缁衣顿改昔年妆”,据脂砚斋评语,惜春后来“缁衣乞食”,境况悲惨,“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并非如续书所写取妙玉的地位而代之,进了花木繁茂的大观园栊翠庵过闲逸生活,还有一个丫头紫鹃“自愿”跟着去服侍她。
惜春眼看着三位姐姐都没有好的际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还要有“缁衣乞食”的经历,也就是要沿门托钵乞讨,下场也是够可怜的。
2、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
这一首判词说的是王熙凤。判词前画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凤”(指王熙凤)立在冰山上,当然是极为危险。
“凡鸟”即指王熙凤。王熙凤掌荣府管家大权的时候,已是这个家族走下坡路的时期了。准备迎接元妃省亲时,凤姐慨叹:“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可见书中写的富贵生活较之其家族鼎盛时期还差得远,接着又趋向衰亡,所以说她“偏从末世来”
王熙凤实际上是荣国府日常生活的轴心。同时她协理宁国府,就是在读者眼前进行了一次典型表演。从千头万绪的混乱状态中,能够一下子就找到关键所在,然后杀伐决断,三下五除二,就把宁国府里里外外整顿得井井有条,如果她是男人,可以在封建时代当个政治家,所以众人才“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脂批说“拆字法”,意思是把要说的字拆开来,但如何拆法没有说。吴恩裕先生《有关曹雪芹十种·考稗小记》中说:“凤姐对贾琏最初是言听计‘从’,继而对贾琏可以发号施‘令’,最后事败终不免于‘休’之。
她的才能和她的罪恶像水和面揉在了一起。因此当贾家败落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哭向金陵事更哀”,即预示着她将来会凄惨地结束其短暂的一生。王熙凤的命运其实就是当时封建社会即将衰亡的缩影。
3、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巧姐
这一首判词说的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判词前面画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是暗示巧姐的最后结局是做一名勤苦操劳、艰辛度日的农妇。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是说贾府后来是“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所以说“势败”、“家亡”。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这当是指被她的“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此句正是对上层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是说原先刘姥姥进荣国府告艰难,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后来贾家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相救,所以说她是巧姐的恩人。倒是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使人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