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考情分析

(一)题量分值

1.材料:给定材料600—800字

2.题量:两道题目

3.分值:第一题4分;第二题10分

(二)材料特点

1.材料类型:文字材料、视频材料

2.材料出处:学生读物、名家作品

3.材料性质:社会科学类体裁(内容涉及教育学、经济学、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等等)

(三)考查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概括分析能力(尊重原文和引申思考)

3.文字表达能力(规范用语、标准用语)

4.岗位匹配能力(关注教育学相关作品)

(四)命题类型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答题技巧

(一)审清题干,抓准意图【作答对象;题型要求;题量分值】

(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1.带着题目阅读;2.句子为单位阅读;3.勾画符合题目的要点;4.重视首尾句,观点句】

(三)立足材料,摘取要点【⑴答案在文中;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3)分点分条作答】

(四)判断字数,写全写顺【4分—100字以内;10分—200字以内】

题评分有三个参考标准:理解正确、采用原文作答、字迹美观。评分时按照各个等级的实际符合情况考生得到相应分数。

三、评分标准

基本原则:是否按照“原文”进行作答

1.理解正确、采用原文作答、字迹美观(12-14分)

2.理解正确、采用原文作答(8-12分)

3.缺少“理解正确”、“采用原文作答”、“字迹美观”中的一点或几点则酌情扣分。

【备考知识点提要】

1.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及重要句子的含意;

2.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

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所谓“重要概念”,指的是那些与文段的整体内容或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的概念。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是掌握整个文段内容的基础。

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

(1)与写作对象或文段主旨密切相关的概念;

(2)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概念;

(3)反映具体语境的概念。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句子”,指的是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

(1)能点明主旨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

(2)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性作用的语句;

(3)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实质:一是将使用修辞手法形象化了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1.作答流程

(1)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文段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比如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特别是要关注后面的题目,从题目的要求中揣度文章的大概主旨。明确作者的出题意图后,再整体把握材料,就可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2)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材料,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阅读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这样,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3)尊重原文,摘取信息

词句理解型题目的答案通常就在原文中,不需要凭空想象。离开了原材料,会出现答不准。答不全的情况。在原文中找答案是准确解答题目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可以从文中概括提炼的。同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4)先拟草稿,再写全写顺

二、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一)图表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1.表格数据的信息筛选

(1)表格数据的界定

表格数据,是指将某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根据表格中数据提供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作答时要注意对题意、数据和知识点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2)数据表格信息筛选

数据表格信息筛选,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把统计表格的某个特征的信息,从多个不同特征的信息中抽取出来,再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形成文字,进行题目作答。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结构和思路

1.文章结构

文章从结构来看,有如下六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和解证关系。

2.文章思路

思路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以下三种:时间关系、空问关系和逻辑关系。思路又是作者头脑反应的产物。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总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形成的思路也就不同。文章从思路上看,有如下三种类型:时间型、空间型、逻辑型。时间型主要反映时间顺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间型主要反映空间顺序,如上下、内外等;逻辑型主要反映逻辑顺序,如正反、主次、类比、归纳、证明、阐释、叙议等。记叙文一般以时间先后为序,因为事情发生总有先有后;游记常以游踪,即空间方位为线索,因为游览总是从甲地再到乙地。

(二)技巧分析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①看文体特征。

②看关键句子。

③看重点词语。

④看构成关系。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一)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2.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二)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归纳

2.防止要点遗漏

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字是明朗的、直抒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论述,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三)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整体把握全文文意的倾向

2.要准确理解语句

【备考知识点提要】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及重要句子的含意;

2.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备考知识点速记】

阅读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任务。阅读过程中有多种能力因素发挥作用,因此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是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阅读的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不懂其含义所致的。因此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非常重要。二是要

(三)技巧点拨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2.答题技巧

准确快速作答阅读理解题,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修辞提示法、层次划分法,具体来讲:

(1)语境分析法

①联系上下文

在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②联想文段背景

每一个文段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因此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事及义的联想”。“事”是与词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了解这些事实有助于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③把握标点提示

在题目中,有些标点本身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能够指引我们在文段中找到词语或句子的准确含义。冒号、破折号在句中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则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因此,若在所考查的词句后面出现了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要加以重视。

(2)修辞提示法

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句子会运用修辞手法,这时在理解词句含义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对解题助益良多。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喻象反双借与对”,即比喻、象征、反语、双关、借代与对比。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①抓题目。题目或是写作对象,或揭示文章线索,或隐含写作顺序。题目揭示写作对象的,看哪些地方是直接写该对象的,哪些地方是从侧面写的,这样能大致理清思路;是文章线索和写作顺序的,则直接以此探寻文章的思路。

②抓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在段首(首括句)、段中(过渡句)或段尾(总结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段落核心和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整体思路就很容易了。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总之,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文段的中心句,则是尾句“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

③抓中心话题。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则直接去抓中心话题,哪些段落讲述的是同一话题就划分为一个层次,这样也能很快理清思路。

练习题(中学)材料:

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王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王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很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学论丛》)

问题:

(1)为何黛玉认为不能学“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诗?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体现了王维怎样的作诗境界?请简要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1)①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

②诗中的境中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诗就是死而滞的了。

(2)“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此联中有一个境,境中有一个人,有情有景,是活的动的。体现了王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作诗境界。

①“落”和“鸣”这两个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使其顿感山果草虫的生命,而同时又感到夜雨的凄凉。

②作诗人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

③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

④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很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