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文化素养部分常以单选题的方式考察,知识点相对零散,本文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整理,帮助大家进行记忆。
一、春节
1.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2.习俗:蒸年糕、贴春联、年画、拜年、开门炮仗、占岁和聚财等。
3.古诗词
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二、元宵节
1.时间:农历的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夕、元夜。
2.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汤圆)的习俗。
3.来历:相传汉武帝时,有一宫女叫元宵,因思亲过度悲切,欲投井自尽。被当时武帝身边一个叫东方朔的谋臣救下,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城,后又向武帝献计,说火神君最喜欢吃汤圆,宫娥元宵做的汤圆好吃,可敬火神,又提议传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像满城大火,以瞒过天神。武帝允诺,宫女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以后人们就把汤圆称为元宵,正月十五闹花灯也就流传下来。
4.古诗词
崔液: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三、寒食节
1.时间:清明前一二天。
2.来历: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3.习俗: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寒食。
4.古诗词
韩翃: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四、清明节
1.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2.节俗:柴火寒食、扫慕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干、蹴鞠(踢球)、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
3.古诗词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五、端午节
1.时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2.习俗: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3.来历: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4.古诗词
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六、中秋节
1.时间: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又被称作是团圆节。
2.习俗: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3.来历: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4.古诗词
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七、重阳节
1.时间:农历九月九日。
2.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观赏菊花等。
3.来历: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4.古诗词
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