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天文历法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同时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神权思想的一种表现。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就是二十八宿。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四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后人也通俗地称四象为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宫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勺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②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③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④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⑤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⑥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⑦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芥月亮为望舒。⑧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⑨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一更——黄昏、一鼓、甲夜——19~21点
二更——人定、二鼓、乙夜——21~23点三更——夜半、三鼓、丙夜——23~1点四更——鸡鸣、四鼓、丁夜——1~3点五更——平旦、五鼓、戊夜——3~5点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阴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大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祖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祖土地神的鼓声。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庾信《衷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1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13法。如《彀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月出(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眦,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yu)中、日中、日呋(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129164168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