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每年都会涉及到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考题,其中,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直是考试的重难点,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出题形式较灵活,多以例子型的题目出现,因此就需要各位考生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性学习和记忆。今天,就带大家解读一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在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的概念。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在斯金纳的理论中,人和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其中,应答性行为是先有刺激后有反应,这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是先有反应后有刺激,这才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正强化

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即给他一个他喜欢的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考试考了第一名,带孩子去游乐场。

2.负强化

摆脱一个厌恶刺激,即拿走一个他不喜欢的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考试考了第一名,可以不用打扫卫生了。

3.惩罚

给予一个厌恶刺激,即给他一个他不喜欢的刺激,从而减少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考试不理想,老师罚抄试卷,就是通过给予学生体罚这一厌恶的刺激,从而减少学生犯错误的行为出现的概率。

4.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大大降低。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斯金纳的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当中,对于上课调皮捣蛋的孩子应更多地“以消退代替惩罚”,因为有些时候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越是训斥或惩罚,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就越频繁,他们上课捣乱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给予训斥或惩罚反而是给予了其正强化。因此不能采用惩罚的方式,而是对学生的捣乱行为不理睬,通过消退的方式使这种行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区分:

负强化和惩罚:

1.负强化是为了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为了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

2.负惩罚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是给予厌恶刺激。

例如: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作业就取消这一指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答案】B。解析:题干中按时完成作业的频率增加,可以判断为强化。进一步分析,小强妈妈采取的措施是取消指令,所以是撤销厌恶刺激,因此为负强化。

以上就是关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解析,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帮助广大考生轻松掌握此知识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