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人物介绍

爱德华·李·桑代克(1874.08-1949.08.)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主要著作有《教育心理学》,《动物智慧》等。

二、主要内容

(一)地位由来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从1896年起,他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实验研究,后来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和测量,依据这些研究材料,他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又在1913-1914年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开始确立,桑代克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石,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脱离出来,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理论观点

1.试误说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是根据其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饿猫开迷箱的实验,并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的联结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此外,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指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即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频次越多,则联结得越强;反之,则变得越弱。

(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那么,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2.共同要素说

相同要素说是桑代克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桑代克认为,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情境中存在着相同的要素,只有当两个心理机能之间有相同要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善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善,两种情境中的剌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迁移才会发生;一种情境与另一种情境中相同的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