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考情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全国教师资格笔试考试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迁移理论在2017年下半年的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曾以一道18分的材料分析题出现在试卷的最后一题。因此,学习迁移理论是我们报考中学教师资格笔试的同学在复习中不可小觑的知识点。除了可以考查主观题以外,这一部分也可能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建议报考中学教师资格笔试的广大考生,在备考时做到识记理论名称、代表人物、实验及对应观点。
二、知识点讲解
以上给大家总结了常见的几个学习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话说、关系转换说等。考生在备考这部分知识点时,以掌握共同要素说、经验类话说为主,要能够识记各个学习迁移理论的名称、代表人物、实验及对应观点,并且做到一一对应,从而应对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考查。
三、相关习题
1.材料:
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将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一组讲述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被试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被试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处的投掷经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处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问题:
(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4分)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分)
(3)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5分)
(4)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5分)
1.【参考答案】
(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
(2)该理论认为,对已有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产生迁移最重要的是两种学习之间具有共同的成分,而且这个共同的成分必须是原理。
(3)依据经验类化说,产生学习迁移最关键的是习得概括化的原理。
(4)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针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概括出知识体现的原理,加强对知识经验的概括,总结出结构性比较强的理论,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②在教师教学内容方面,要精选教材,选择具有共同性原理的基本概念进行教学;③在教学方法方面,传授给学生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应用原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与形式训练说迁移理论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D.一般迁移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它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如注意、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对官能的训练如同对肌肉的训练一样,得到训练的官能又可以自动的、无条件的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D选项,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方法、策略和态度具体应用。形式训练说就是讲形式一般化,将方法迁移,所以形式训练说是一种一般迁移,D选项正确。
A选项,逆向迁移是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形式训练是训练在前,迁移在后,不符合题意,此项为干扰选项,排除。
B选项,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产生的消极的影响,或者说是两种学习相互干扰。形式训练说不一定是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此项为干扰选项,排除。
C选项,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这是一种具体行为的迁移,而不是方法、策略等的迁移。不符合题意,此项为干扰选项,排除。
因此,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