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巴甫洛夫是行为主义的重点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观点被称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经典实验叫做狗进食摇铃实验,由此提出了学习实际上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在巴甫洛夫的观点中,提出了四条基本理论:
首先是获得和消退。获得的过程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如果回到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那么也就是说一开始狗对于摇铃铛的声音是毫无反应的,此时的铃声对于狗来说还是一个中性的刺激,那么此时不断的将铃声也就是条件刺激与食物也就是无条件刺激联结起来,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摇铃铛的声音就会流口水,也就是建立了听见铃铛声音的条件反射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样建立的条件反射是永久的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种条件反射本身是暂时性的,如果我们反复摇铃铛而不呈现事物,那么这种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消失,这个过程也就是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其次就是泛化与分化,这一部分是经常结合着各种例子来考查大家选择题。泛化是对相似性的一种反应,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不清二者之间区别。分不清勇敢和鲁莽,分不清魑魅魍魉的形近字,外国人刚刚开始学习汉语时,总是把银行当做很行,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都是典型的泛化。而分化是对差异性的反应,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那么也就是说分化也就是分得清,分得清事物之间的差别,如学生能够清楚的分清澡、燥、躁等形近字。
这就是巴甫洛夫主要提出的四条基本规律,使我们学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时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察,结合一些例子来需要我们分析和理解。
那么为了检测大家有没有掌握这部分的内容,我们来小试牛刀。
1.小刚自从被恶犬伤过后,就非常害怕狗,加上没有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后来发展到害怕一切毛绒绒的东西。这属于刺激的( )。
A.泛化 B.分化 C.退化 D.强化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被恶犬伤害后,害怕狗,后来害怕一切毛绒绒的东西,这就是对与恶犬和狗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符合了泛化的定义,故答案选择A。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