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知识回顾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如看见路上的垃圾,绕路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而暂时离开等。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如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采用回避条件作用来维持行为比采用逃避条件作用更主动,这也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防患于未然”的理论基础。

二、奇思妙想

 

条件

频率

例子

强化

正强化

给予愉快刺激

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奖励吃大餐

负强化

摆脱厌恶刺激

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不让他刷碗

正惩罚(呈现性惩罚)

呈现厌恶刺激

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要求他刷碗

负惩罚(取消性惩罚)

撤销愉快刺激

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取消他吃大餐资格

消退

无任何强化物

小明上课做鬼脸,老师不搭理

三、随堂训练

1.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1.【答案】B。解析:本题是对学习理论的考查。操作条件反射,亦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由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20世纪30年代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创立的实验方法。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个体行为发生的概率受到其行为结果的影响,如在斯金纳的实验中,小白鼠按压杠杆这一行为概率的增加是因为行为后边的强化,才导致了行为增加,是R-S的过程。题目中先有上课专心听讲这一行为,而老师用表扬的方式来强化小学生的这一行为,使其上课专心听讲的概率增加,符合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因此,B选项正确。

2.某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作业,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

A.惩罚 B.消退 C.正强化 D.负强化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斯金纳的强化规律,属于理解类题目。负强化是指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加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题干中某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作业,避免父母的斥责是撤销厌恶刺激,从而增加了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因此D选项正确。

3.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错题重做10遍这属于(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斯金纳学习理论。A选项,惩罚指通过给予厌恶刺激或者剥夺愉悦刺激达到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目的。题干中“把错题重做10遍”属于呈现厌恶刺激,减少作业出错这一行为的发生,故答案选A。

4.小明未完成家庭作业,妈妈禁止其玩电脑游戏。根据斯金纳强化理论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斯金纳强化规律。题干中小明未完成家庭作业,妈妈禁止其玩电脑游戏。A项,正强化指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B项,负强化指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C项,正惩罚指呈现厌恶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D项,负惩罚指儿童出现一个不适宜行为时,去掉一个愉快刺激。根据斯金纳强化理论这属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属于负惩罚,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享,希望同学们在之后的复习中能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为即将到来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