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考情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通过分析近几年的考试可以发现,这一知识点在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几乎每年都会考查,综合来看,考试中比较喜欢出现概念、例子反选型的单选题。当然,这一部分的内容也不排除在未来的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简答题或者判断说理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识记。

二、知识点讲解

1.顺序性(关键词:由...到...的过程;方向;顺序;)

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子:拔苗助长;返老还童;不陵节而施;盈科而后进;

教育启示: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而“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阶段性(关键词: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特点)

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更替是有规律,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特征及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例子: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成人化;

教育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3.不平衡性(关键词: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即同一方面不同速。二是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即不同方面不同步。

例子: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男孩;印刻效应。

教育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互补性(关键词:生生互补、生心互补、长处、短处)

概念: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即生生互补;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即生心互补。

例子: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教育启示: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别差异性(关键词:个体间不同、差异)

概念: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例子: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教育启示;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相关习题

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阶段性规律概念的理解。

选项A,顺序性指的是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选项B,选项C,阶段性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选项C,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其教学启示是要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或“最佳期”进行教育。

选项D,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体现: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题干强调了量变导致质变,从而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表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故本题答案为B。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