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对教育功能类型的划分,可以从多个角度着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追求,这种理想追求在教育实践中运行的实际表现,构成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教育的运行无法离开外部条件。外部环境也成为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当代社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教育就能促进个体的发展;相反,在社会动荡不安时期,如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破坏,使人的发展处在极其不利的影响中,甚至阻碍人的发展,耽误了一代人。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构成了教育的社会功能。严格地说,它不是教育自身的功能,而是教育培养的人参与社会生活而发生的功能。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性质所制约。教育在不同的社会,表现出社会功能的重点不同、方向不同。如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维护统治阶级的既有利益;现代社会,教育社会功能的重点转向经济功能,通过“科教兴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成为教育社会功能的基本方向。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这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默顿是客观功能论者,他指出:“社会功能系指可见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向(目标、动机、目的),若不能区分客观社会后果与主观意向,则必然导致功能分析上的混乱”。既然是客观的结果,功能就不一定都是正向的促进作用,也同时存在负向的阻碍作用。所以,他提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分类。所谓正向功能是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负向功能是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也就是说,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
按照默顿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多数时期的教育以正向功能为主,但历史上也有某些时期,如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和隐性也是默顿分析功能的一个维度。默顿指出,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而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可见,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而隐性功能是主观愿望之外的意外结果。
按照默顿这一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
4.保守功能与超越功能
教育具有自身的结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身的逻辑性,不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教育自我保存的功能性和承继性,表现出教育重复、封闭、保守的一面。教育功能的保守性是由教育不变的本质和相对稳定的结构所决定的。“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重复,即重复地把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正是教育功能的保守性,确保了教育本质、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对人类文明的继承。所谓教育的超越功能,是指通过教育的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受社会制约,反映着那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教育也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容和结构,并因此促进和引领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保守性反映了教育对社会不变和适应的一面,教育的超越性则反映了教育对社会变革和引领的一面。没有教育的保守性,教育将失去自身,缺少“主心骨”;没有教育的超越性,教育将成为“古董”,而失去发展的活力。保守和超越虽然相反,但缺一不可。没有超越的保守,必然带来教育的落后;不遵循规律的超越,同样带来教育的混乱。因此,教育必须把保守和超越有机结合起来,在保守性基础上实现教育的超越,包括对自身的超越和对社会的超越。
考题再现
一、单选题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 )功能。
A.社会 B.个体 C.发展 D.享受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个体功能的理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题干中这句话的翻译是:“(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通过“玉石”来比喻人。因此体现了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所以选B。
2.经常开展竞争性的学习活动虽然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但学生间互相猜忌,不分享学习资料的现象也常有发生,这说明教育(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也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正向显性功能,也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也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负向显性功能,也有正向隐性功能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的知识点。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提高成绩是计划内的积极作用,属于正向显性功能;互相猜忌,不分享学习资料属于计划外消极作用,属于负向隐性功能。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