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考情分析

这部分在小学教师资格证中考试为一个比较常考的考点,虽然每年的出题量不大,但是却是每年都会出题,所以也是一场重要的部分,而且讲义这部分内容不太好讲解,所以梳理出一些常见病症的安全防护,以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后期备课资料,以便能更好的上好这个部分。

二、知识详解

1.沙眼

定义: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病变睑结膜表面外观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临床表现:结膜充血、乳头肥大、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最后瘢痕形成。会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测衣原体,是最常用的筛选方法,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筛选。

●细胞培养法,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金标准,但费时且要求一定的设备技术条件。培养难度比细菌高出很多。

治疗:多为药物治疗,外用药物为主,沙眼衣原体对四环素族抗菌药物敏感。局部可滴用0.1%利福平滴眼液或红霉素眼膏。严重的应加口服抗生素治疗,如多西环素或红霉素。

预防: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晒干;对沙眼病人应积极治疗,并注意眼部隔离。

2.近视

定义: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正常情况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聚焦在视网膜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入大脑,在视觉中枢形成影像。这里最主要的结构为晶状体。

近视在病因上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轴性近视,最常见,为眼球前后径过长而屈光力基本正常。

第二种是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下晶状体屈伸程度受损,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导致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正常。

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看近处基本正常,看远处视物模糊。随着近视度数增加,视疲劳、眼球及眼底的改变也逐渐出现。

实验室检查:最常见的就是视力表检查。

治疗:

●最常见的就是戴眼镜,矫正视力减轻视疲劳。

●手术治疗,指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手术,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以矫正屈光不正。

预防:

●控制用眼距离,工作或阅读时,坚持一尺一拳一寸(阅读距离33cm;身体距桌8cm; 手距笔尖3.33cm)护眼原则,保持良好坐姿。长时间用眼后注意眺望一下远方,放松下眼睛。

●增加户外活动,每天必须有2小时以上,或每周10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

●培养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改善照明环境,避免在较暗光线下学习工作。

●保障充足睡眠时间,让眼睛得以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阶段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成年人每天应睡眠7~8小时(每天不宜少于6小时)。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躺着看书、玩手机,不在公交上看书、玩手机。

●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3、中暑

定义: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主要原因是高温高湿条件下机体无法正常散热而导致热量在体内蓄积,加之出汗脱水电解质不足造成。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体温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再严重可能出现抽搐、惊觉、皮肤干燥、意识模糊、休克。

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和对症治疗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最好移至空调室以增加辐射散热,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对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给予补液及电解质补充,体温高者给予物理降温。可以冰水擦浴或将躯体侵入27℃~30℃水中降温。

重症患者应及时送医治疗,进行体内降温治疗进一步解除热量蓄积,同时辅以药物对症治疗。

预防:从病因下手

●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的阳光直射,也可着浅色衣物或使用防晒措施

●合理的饮食和睡眠,保持身体健康,降低中暑风险。

●充分饮水,避免出现脱水症状

●可辅助藿香正气水等药物预防

●特殊群体比如军人也可以进行“热习服”(机体在长期反复的热作用下,可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表现为机体对热的反射性调节功能逐步完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的训练来提高对高温的耐受力。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