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该部分的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方式进行考察,通过例子反选的方式进行考察,主要内容如下: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抑制
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活动效率或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干扰或社会抑制。比如考试时老师一在旁边就紧张,面试时培训时老师看着紧张,这就是社会抑制,而看到别人在学习我们自己也一起学,这就是社会助长。
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参加导致的效率变化称为结伴效应,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在场旁观导致的效率变化称为观众效应。
(二)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比如大扫除的时候,有人偷懒。跑步的时候喊口号,有人会偷懒不喊。此处需要注意,群体规模越大,社会惰化现象可能会更严重。以及三个和尚没水吃也是一种社会惰化。
与社会干扰(社会抑制)不同的是,社会堕化作用往往发生在那些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合作,但个人的成绩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而社会干扰则关注他人在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即使和别人一起工作,也并非做同一件事儿,而是个人完成自己的工作。
减少社会惰化的途径:
第一,让每个人的努力和成果容易都得到的区分;
第二,提高群体成员对任务完成的责任心;
第三,提高任务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四,让个体看到他的贡献是唯一、不可为他人所替代的。
此外,控制群体规模,增加工作任务的挑战性,提升群体的内聚力等,都能有效减少社会惰化,提高群体工作效率。
(三)社会标准化倾向
社会标准化倾向最早由谢里夫发现。
社会标准化倾向:多数人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共同学习或工作往往在完成速度和质量上有渐趋一致的倾向,这个倾向称之为社会标准化倾向。
(四)从众与服从(也常考)(两种都是被动的,盲目的。两者合在一起叫依从)
1.从众
(1)从众概述
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迫于群体压力下,个人行为与群体的行为保持一致)(吃东西的时候去人最多的地方,排队客观上造成压力。)(从众是一种自愿行为)
谢里夫(1935)利用知觉错觉中的游动现象对从众现象作了研究。
(2)影响从众的因素
①个体的特点。首先是年龄和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从众,儿童比大人更容易从众;其次是知识经验;最后是个性特征。
②群体因素。首先是群体的一致性强弱;其次是群体的权威性高低;
③刺激物的因素。首先是刺激物的清晰性;其次是刺激物的内容。
2.服从
(1)服从概述
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服从与从众有着本质不同。从众情况下个体是自愿的,服从情况下个体是不自愿的,是应别人要求去行动的。
(2)影响服从的因素
①命令者的权威性。
②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③情境压力。
(3)个体产生服从的原因
①命令者的合法权利。比如学生服从老师;病人服从医生。
②责任转移。如果我们认为造成某种行为的责任不在自己,而是由命令者承担主要责任时,就会发生责任转移,使得人们产生服从而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
(五)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出于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是一种把帮助别人当作唯一目的的行为。与利他行为关系密切的两个概念: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是指以个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如帮助他人、自觉保护环境等。
利他行为四个特点:第一,自愿性;第二,利他性;第三,无偿性;第四,(自我)损失性。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
侵犯行为的三个特点:第一,外显性;第二,伤害性;第三,有意性。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