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奥苏贝尔又译为奥苏泊尔,美国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在我们心理学部分反复出现过很多次,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奥苏贝尔的几次闪亮登场。
第一次遇见奥苏贝尔是在一个始料未及的情景中,我们在讲到记忆部分的遗忘理论时曾对他惊鸿一瞥,毕竟他和一般的庸脂俗粉都不太一样。
奥苏贝尔提出遗忘的同化说,他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比如如果让我们现在回忆一下2×3和3×2是否一样呢?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茫然的点头,是一样的啊。好,那让我们回到童年,回到刚开始学习乘法的时候,那时候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呢?老师说2×3=2+2+2,而3×2=3+3,应该有很多人可以想起来了。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知识我们都不记得了呢,这是因为我们长大后学习了更加高级的规则a×b=b×a,从而代替了低级的规则。
接下来我们又在学习分类中见到了奥苏贝尔,他按照两个维度把学习分成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其中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后来我们又在学习理论当中遇到了他,此时的他是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代表出现在我们面前,提出了大量经典的理论。如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他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提出了三种不同水平的学习(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此外还提出了著名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这么优秀的人和我们的缘分并没有结束,他接着又再次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比如他在动力种类又提出了成就动机分类,将成就动机分为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巧遇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又出现了,这次是出现在迁移理论当中,他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希望大家珍惜和奥苏贝尔这一次次的相遇,珍惜这段缘分,经受住考试试题的磨练,希望大家不要在关于奥苏贝尔的地方丢分!祝各位考个好成绩~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临近,关于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