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提到埃里克森各位同学都知道他的地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师承。埃里克森的老师是安娜·弗洛伊德,没错,她就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因此在这里我们就看出来了,其实埃里克森继承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论思想,也就是从“口唇器”到“生殖期”的发展论观点。在埃里克森的观点中,他最关注的就是“同一性”,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讲一下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论中的“同一性”阶段。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埃里克森。埃里克森父母都是丹麦人,原来住在哥本哈根。埃里克森的父亲在他出生之前就抛弃妻儿离家出走,他的母亲随即迁居德国,三年之后改嫁给一个犹太医生瑟尔多·洪伯格。从小埃里克森的母亲便告诉他,洪伯格是他的亲生父亲。不过随着埃里克森渐渐长大,他发现自己有着不同于其他犹太人的外貌特征:金发、高大。于是,在犹太人眼里,他是一个“非犹太人”,而在他的德国同学眼里,他又是一个犹太人,两边都不欢迎他就这样,埃里克森小小年纪便体会到了深深的“同一性混乱”。后来埃里克森认识了弗洛伊德的女儿一安娜·弗洛伊德。这位知名的精神分析师不仅帮助埃里克森继续学业,更授予他精神分析的训练,并以相当低廉的价格亲自对他进行个人分析。这时开始,埃里克森的人生改变了。
在自我的诸多特性里,埃里克森最为重视自我的同一性,他认为健康自我的最主要功能就是要维持一种同一性(也称自我同一性、心理社会同一性)。在人生道路上,人们可能经常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感到不确定,或者对自我感到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甚至扪心自问:“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的人生有哪些意义?”,这些可能困扰过每一个人的问题,便涉及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至于什么是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曾经提供过多种解说,如“一种熟悉自己的感觉”,“一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在说明被预期的事物时表现出的一种内在的自信”,等等。实际上,同一性是种非常复杂的内心状态,意义非常广泛,简单说来,可以包括四个不同方面。
(1)个体性。一种独一无二的,作为一个独立且与众不同的个体而存在的清晰感觉。
(2)整体性和整合感。一种内心完整、不会四分五裂的感觉,这种感觉源于潜意识中对于自我的整合。成长中的儿童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自我形象的片段,比如,可爱的、强壮的、独立的等等健康的自我能够将这些零碎的形象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3)一致性和连续性。指我们潜意识里想要追求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追求一种人生是延续的、目标是有意义的感觉。
(4)社会团结性。一种内心的理想和价值观与某个群体相一致的感觉,一种受到社会支持和肯定的感觉。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概念代表了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极为重要的需要,“在人类生存的社会里,缺乏自我同一性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同一性被剥夺可能导致死亡”。同一性的对立面是同一性混乱,也称角色混乱或者同一性危机,这种状态包含着与同一性相反的内容:内心支离破碎感感觉人生没有目标,无法获取满意的社会角色或地位所带来的支持。同性混乱的个体会感觉像是一个被放逐的人,或者是一个流浪者,再或者谁也不是,就像埃里克森自己在二十多岁时所体验到的那样。
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最初起源于婴儿时获得重要他人的认可,但直要到青春期才能正式形成。另外,同一性同时包含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来说,例如,生活在家长制社会中的妇女,以及受歧视的少数民族成员,要发展出一个积极的自我同一性是很困难的。但是埃里克森认为,即便是一个消极的自我同一性也要比同一性混乱更好。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例如战争威胁、社会动荡时,较难获得积极的同一性。
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混乱是现代心理治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弗洛伊德时代的病人很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却苦于有许多限制阻碍了他们达成目标。而今天的病人则是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不知道该为什么样的个人目标而努力。因此,他觉得就像在弗洛伊德时代主要研究性一样这个时代应该进行同一性的研究。
相信通过这样的解说,大家对自我同一性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能真正的在未来的教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临近,关于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