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位重要的人物——维果斯基,维果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生于1896年,卒于1934年,从这个年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年早逝的人,但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值得肯定和关注的地方。在很多书籍中,他经常与皮亚杰一起出现,很巧合的是两人是同年出生的,二位算是当时屹立于东方与西方的两位杰出心理学家,且二者的研究领域都为儿童发展与教育做出突出贡献。

维果斯基早年思想就颇有建树,但在他所处的年代这些思想却略显“尴尬”,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前苏联正处于十月革命时期,由于维果斯基思想吸收了西方部分心理学成果,所以苏联当局并不接受;相反由于冷战的爆发西方也并不接受他的思想,这一情况至到冷战结束才有所改善。

大家不难发现维果斯基的思想受到当时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所以他非常强调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会影响儿童的发展。他首先提出了“工具理论”,认为我们人类是借助两种工具去适应了自然与社会:一种是物质工具——它帮助我们脱离动物,而另一种精神工具就是语言、文字、符号等,它帮助我们积累、传递各种已有经验和知识。众所周知,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之下,会产生不同的语言系统,就好比中文与英文,而儿童在出生之后则需要马上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则去适应社会发展,所以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儿童的发展规律也就是不同的,所以维果斯基首先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其次他将我们的心理机能分为低级与高级,低级心理机能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人类特有的,是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借助我们刚才提到的精神工具——语言、文字、符号等,那么既然不同文化会对儿童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儿童需要去做的就是通过精神工具将外在的环境、教育的影响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特性,这也就是内化学说。所以如果我们要区分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话,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的“生长”(个体的能动性),而维果斯基就是“内化”(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临近,关于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